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系列活动 发布 线上发布
中国联通城市商圈大数据平台
时间:2022-08-22



城市商圈是城市商业发展的重要载体,满足着城市居民大部分消费需求。以城市商圈为基础,充分发挥大数据来源丰富、样本量大、更新频度高的特点,定期监测商圈客流、网点和消费情况,既能直观展现城市商业发展水平,又能密切跟踪居民消费变化趋势,是指导城市商圈科学发展、推进城市商业体系建设、促进城市居民消费的重要举措。


一、工作定位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着力打通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个环节,逐步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培育新形势下我国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来看,打通消费各个环节、促进居民消费增长将成为扩大内需、构建国内大循环的关键一环而从政府工作报告来看,深化大数据应用、打造数字经济新优势将成为激发消费领域活力推动消费创新升级发展的新动能。

近年来,国务院、商务部等部门先后发布了《商务部关于加快我国商业街建设与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流通促进商业消费的意见》《商务部关于开展步行街改造提升试点工作的通知》《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以新业态新模式引领新型消费加快发展的意见》等政策,提出引入“新技术、新平台、新场景、新业态、新模式”“鼓励有条件的街区加快数字化改造,积极发展智慧街区、智慧商圈”“加强促销费活动与步行街改造提升等重点工作的对接”等相关要求,愈加重视商圈领域的高品质试点建设、数字化升级和创新型发展。

传统政府数据并不能较为准确掌握消费行业的发展情况,尤其是消费群体特征、商业业态特征等。在数据的时间和空间维度上,传统政府数据存在不灵活与相对滞后的问题。

为了进一步促进消费升级引导商贸流通业发展,推动商业网点合理布局,解决传统调研方式带来的人力成本高、复用性低的问题,中国联通采用大数据手段对商圈进行整体的洞察,特此开发了“城市商圈大数据平台”,主要作用是对商圈的整体客流进行全方面多维度的分析监测。


二、监测范围

平台按照《城市商圈建设指南》行业标准(草案),按核心商圈(含步行街)、区域商圈、社区商圈(即一刻钟便民生活圈)进行分类,逐步覆盖全国主要商圈,并科学界定“四至”边界,建立电子围栏。

大数据识别通过对客流集聚、网点集聚、交易集聚情况进行大数据分析,提出重点监测商圈和边界建议。

地方核定由地方商务主管部门根据当地商业网点规划和工作需要,逐一核定“四至”边界,确保监测范围的科学、可行、有效。


三、监测内容

客流数据基于中国联通手机信令数据和电商平台消费数据,定期更新客流总量、结构、特点等情况。

网点数据基于互联网平台企业点位(POI)数据等,定期更新一定区域内网点总量、结构、变化等情况,涵盖20余个大类、220余个中类和880余个小类。

消费数据基于支付交易数据,定期更新支付交易笔数、消费金额、客单价等情况。包括各消费品类的交易笔数及比重、消费总额及比重、消费客单价及比重等。

平台内容该平台是利用手机信令大数据,从宏观区域、微观商圈和实时等维度分析城市商圈的全域客流、实时客流和商圈详情情况。在全域客流方面,从客流概况、来源地分布、访客画像分析、商圈汇总、停留时长、人气恢复度六个方面分析城市不同区域的商圈情况;在实时客流方面,从访客的实时概况、来源地分布、访客画像等三个方面分析该商圈的实时客流情况;在商圈详情方面,从商圈活跃度、业态分布情况、商圈消费情况、访客来源地分布情况、访客画像分析和访客辐射半径等六个方面分析商圈的整体情况。


中国联通城市商圈大数据平台的建设从数据的时间和空间维度上,实现对政务数据的补充和完善,在此过程中大数据的应用有利于推动商业空间的合理布局、商业功能的适宜定位以及商圈业态的合理调整,为政府决策提供辅助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