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的快速发展,智能产业登上舞台,成为改变世界的重要力量。
但是,当云计算、大模型、数字孪生等智能“名词”出现在大众视野时,人们又感觉智能产业似乎都过于“高大上”,飘在“云端”,难以接触。
2024世界智能产业博览会或能改变这一认知。
6月21日,新重庆-重庆日报记者现场逛展发现,博览会不仅展出了很多前沿、未来技术,还有很多已经投用或是即将投用的技术,覆盖人们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
专业“卖萌”的机器狗、精细到骨节的机器人
各种智能制造正在改变生产生活
制造业是智能化最大的受益者。借助众多智能技术与设备,制造业迎来了转型发展的新机遇,“智能制造”也成了先进制造的代名词。
2024世界智能产业博览会上展出的智能制造产品,不仅有工业用的那些大型器械等,还有一些很容易让观众理解的产品。
▲2024年6月20日,2024世界智能产业博览会,嘉宾正在观看小型机器臂抓取盒子里的小木块。首席记者 龙帆 摄
在菲特(天津)检测技术有限公司展台,有一个小型机器臂正在抓取身旁盒子里的小木块,然后按照下大上小的方式,整齐地叠高。
工作人员介绍,这款产品名为“3D无序抓取设备”,主要用在仓库、物流等区域,因为具有自动识别物体大小以及分析能力,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来整理、堆垛产品。
比如运输公司要运输货物时,它会先测算运输车的储存大小,再识别运输货物的大小,然后按照最合理的方式自动进行堆放,在有限的空间里装下最多的东西。
水是各类电器元件的“天敌”,特别是一些电路板、电芯等部件,运行中遇到水基本宣布“作废”。
但在中科曙光展台,有一台正在运行的电脑正泡在水中。
“这不是真正的‘水’,而是我们研制特殊液体。”中科曙光工作人员介绍,这种液体能够与电路板兼容,而且不会腐化电路,具有降温、节能减耗的效果,目前主要用在超级计算机上,能够降低其30%的发热与能耗。
在高校成果展区,一款智能轮椅吸引了众人的注意。
▲2024年6月20日,2024世界智能产业博览会,工作人员正在演示脑控智能轮椅。首席记者 龙帆 摄
这款产品是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的研究成果,使用者戴上AR眼镜和定制头盔后,不用手就能控制轮椅的前进与后退。
“它会通过‘帽子’将大脑发出的指令收集起来,然后经过数据分析传递给控制系统,然后遥控轮椅行动。”工作人员说,这样一来,使用者只需要通过眼睛看、脑子想就能行动。他还现场演示了一下,只见他双手不触碰任何地方,仅靠“意念”,就实现了轮椅的前后移动。
说起智能制造,还少不了机器人。
▲2024年6月20日,2024世界智能产业博览会,机器狗的表演吸引了不少观众观看。首席记者 龙帆 摄
在杭州宇树科技的展台,有两只机器狗“趴”在那里,接受着观众拍照。身形较小的那只突然动了起来,并做起了坐立、打滚、转圈等动作,惹来阵阵欢呼。
“这只机器狗就是用来‘秀’的。”工作人员表示,该产品因为体型跟一般小型犬差不多,主要功能就是“卖萌”,使用场景包括家庭、导盲、舞台、展会等。
工作人员又指了指一旁安静不动、体型较大的机器狗介绍说,它的功能会更丰富,主要是做一些防爆、救援、监测等工作。两只机器狗,小的更像宠物犬,大的更像特种犬。
钛虎机器人的展台上,一个做工精细的机器手臂正在比画各种手势,仔细一看,它的五根手指相互分开,每根手指甚至跟人手指一样拥有骨节。记者发现,这个机器手臂的手指能够像人手一样进行多段弯曲,每根手指也可以单独活动。
“我们的机器人部件,可以模拟人80%—90%的关节,让它基本和人的骨架结构一样。”工作人员表示,这能让机器人进行更多精细化工作,比如一些危险的实验,就能用这种机器人,代替人去操作。
“无人机”争奇斗艳、智能汽车各展所长
智能化正颠覆人们交通出行
汽车,是智能化为产业赋能的代表领域之一。
当前,汽车界主流观点认为,汽车变革的上半场主要是动力,也就是电气化等,而下半场则是智能化,谁家的车更智能谁就能抢占先机。因此,智能汽车也是各车企正在发力的重点。
2024世界智能产业博览会设置了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展区,让多家车企展示智能化产品。
记者现场看到,该展区虽然只有一个馆,但汇聚了特斯拉、比亚迪、赛力斯、理想、蔚来、小鹏、小米等当下所有热门的汽车品牌,可谓一场小型车展。
▲2024年6月21日,2024世界智能产业博览会,观众正在了解特斯拉赛博越野旅行车。首席记者 龙帆 摄
特斯拉展台,此前广受关注的赛博越野旅行车出现在现场。该车因为外形宛如“变形金刚”般酷炫,一经发布就引发热议。
“它安全性很强,像玻璃就能挡四级冰雹。”特斯拉工作人员介绍,这款车的智能化“属性”很强,比如配备hw4.0最新自动辅助驾驶硬件,支持完全自动驾驶能力;前排配备18.5英寸巨型触摸屏,后排配备9.4英寸触摸屏,能让驾驶者有更好的车机交互体验。
在智能驾驶领域,重庆车企赛力斯不惧任何对手,凭借华为定制的鸿蒙智能座舱,赛力斯用户智能驾驶里程位居国内车企首位。
“以前遇到堵车的时候,就想着车可以自己开,现在赛力斯让我梦想成真。”在赛力斯展台,一位赛力斯车主带着朋友来参观问界M9时,向他的朋友说。
他表示,现在开车几乎把智能驾驶模式一直开着,在快速、高速路段,以及遇到堵车的时候,他会放心让车自己开。如今习惯这一功能后,他再也不愿意开没有智能驾驶的车了。
▲2024年6月21日,2024世界智能产业博览会,观众正在了解旅行者X2。首席记者 龙帆 摄
小鹏同样是在智能驾驶领域很有建树的造车新势力,但它在博览会上最吸睛的并非技术,而是一辆“飞行汽车”——旅行者X2。
虽然叫“汽车”,实际上是一款低空飞行器,它采用了海鸥式开门,前后四角配备了8个螺旋桨,造型“棱角分明”,很有科技感。
据了解,这款飞行器机身采用碳纤维结构,空机含电池重量560公斤,可搭载2位乘客,最大载重200公斤。目前,它支持最高35分钟的续航时长,最大飞行速度130公里/小时,最高飞行高度1000米。
在使用场景上,它可满足城市内短途出行需求,同时还可为空中巡逻、野外救援、医疗运输等场景提供服务。预计在今年,该飞行器将实现量产。
小鹏会将飞行器搬上博览会的原因,是因为该展区还专门设置了一个“低空经济展示区”,里面有各种不同用途的无人机,可谓争奇斗艳。
▲2024年6月21日,2024世界智能产业博览会,观众正在了解亿航智能展出的无人驾驶载人航空器。首席记者 龙帆 摄
比如,亿航智能展出了自己的EH216-S无人驾驶载人航空器系统,其座舱下方的螺旋桨朝四面八方分散开,远看就像一台钢铁“八抓鱼”。
工作人员介绍,该飞行器已经取得了中国民航局颁发的型号合格证,也在广州、合肥两地完成了商业飞行演示,未来它将在低空游览、城市观光等场景开展商业化运营。目前,该飞行器的市场售价为239万元,并已向首批客户交付。
▲2024年6月21日,2024世界智能产业博览会,观众正在了解德国公司Tensor亮相的一款造型跟直升机很像的低空飞行器。首席记者 龙帆 摄
德国公司Tensor亮相了一款造型跟直升机很像的低空飞行器。据了解,它可以根据指令,按照预设路线,自主完成货物运输以及起飞降落。同时,它采用碳纤维材料,机身更轻。
“它只需要80米的硬化道路就可以起飞,降落的需求就更小了。”工作人员介绍,这款飞行器售价为250万元,正准备实现全国化生产,但目前还没有确定合作的城市与对象,希望借助这次展会,能够寻得合作。
云胜智能不仅带来了自己的无人机产品,还展出了自己的“无人机充电站”:虎穴固定式全自动机场。
记者现场看到,这个“机场”造型像一个行李箱,大小差不多是标准集装箱的一半,其上方可以打开,供无人机降落充电。
“我们这个已经供江苏电力方面使用了。”工作人员介绍,电力系统有很多高空场景需要用到无人机来监测,但又需要长续航,有了这个设备,就能很好地解决续航问题。
▲2024年6月20日,2024世界智能产业博览会,一个做工精细的机器手臂正在比画各种手势。首席记者 龙帆 摄
讲话实时翻译转化、拍摄画面自动优化
人工智能让生活更便利
人工智能是智能产业的重要代表,本届博览会上展示了不少人工智能技术,这些技术能让人们的生活更加便利。
在科大讯飞展台,一款双屏幕的同声传写器吸引了很多观众围观体验。这款产品在听到讲话者的声音后,会立刻将讲话的内容同步显示在屏幕上,如果对方说的是外语,也可以进行实时翻译。
“它是可以通过AI(人工智能)进行修正的。”工作人员介绍,有时候讲话者会说一些专有名词,同传不一定能马上识别,但AI可以根据前后语境来修正,最大程度还原讲话者说的内容。
其实,2024世界智能产业博览会开幕式就使用了科大讯飞的同声传写技术,嘉宾们的发言会实时传写并显示到大屏幕的下方,准确率也非常高。这一技术对会议、文旅等场景具有很强的实用性。
中国联通的AI旅游监测系统,在文旅产业上大显身手,已在很多城市投用。
“它能够实时监测一个景区的人流量,并根据情况进行分析、预警,方便景区管理方对突发情况做出应对。”中国联通工作人员说,这款产品主要用在全国很多4A级景区,特别是节假日的人流风险应对。
在中国电信展台,有一个“智慧铁骑”,展示了一辆具备AI智能化的交警摩托。通过车上的一些摄像、人脸识别、数据分析等设备,交警在日常巡逻中,可以进行自动抓拍违法行为,甚至对在逃犯罪嫌疑人进行比对。
中国移动展台展出了一款AI拍摄设备。现场来看,相机只是对着一块有着沙漠动画背景的屏幕进行拍摄,但在一旁的成像屏幕中,画面却宛如在拍摄真正的沙漠。
“它可以根据场景模拟、优化并修正图片内容。”工作人员说,比如拍摄场景很模糊,或者人太多,通过这一技术,可以根据需求让场景很清晰,甚至“消除”密密麻麻的人群,让拍摄者更“出片”。
大模型作为AI的重要延伸,在2024世界智能博览会上也有不少体现。比如在人工智能大模型展团,数十家企业的大模型集中在这里,各自展现自己的“神通”,就像在“隔空斗法”。
比如百度带来的Comate,能实现智能写代码,甚至是“帮你想、帮你写、帮你改”,让AI赋能研发流程的各环节,全流程提升研发效率,助力开发者成为超级个体。
再如北京幂律智能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展示的千亿参数级的法律垂直大模型,目前已整合裁判文书1亿+、法律法规20万+、法律问答百万+、高质量合同百万+、合同标注数据千万+等数据,能够为公众提供专业法律服务。
▲2024年6月20日,2024世界智能产业博览会,工作人员正在给观众介绍屏幕透明的电脑。首席记者 龙帆 摄
联想集团则展出了一台屏幕透明的电脑,工作人员把一盆小花放到电脑后面,大模型马上识别出了它是一盆向日葵,并立刻在屏幕上画出了一张向日葵画,同时还生成显示了向日葵的相关介绍。
“通过大模型,我还可以实现‘分身’。”工作人员说,比如自己在参加一个视频会议时想临时离开一下,只需要通过大模型输入相关指令,就能在电脑中形成一个数字人分身,但看起来却跟真人几乎一模一样。
大模型的作用还有很多,比如辅助广告设计师进行“文生图”初步创作、帮助医生开展预问诊与筛查量表填写工作、协助农民进行农产品生产监测与价格预测分析……可以说,2024世界智能产业博览会上,借助大模型,生成式人工智能丰富的应用场景展现了大模型的无限可能,也描绘了充满科技感的未来生活图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