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2-13日,“数字化赋能教师专业发展”2024年第五届砥石论坛在江北区教师进修学院举行,200余名专家学者围绕数字化如何赋能教师成长并转化为育人成果、区域教师教育治理的内在机制与实践样例等方面进行了研讨交流。
▲论坛现场。受访者供图
据悉,砥石论坛是教育部-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县级教师发展机构专业化建设”项目的品牌学术活动,旨在立足区县实践、聚焦行业热点、难点,为创新实践单位及我国广大县级教师发展机构、一线教师分享实践智慧提供交流的平台。
本次论坛由国家级教师培训管理者发展研究中心主办,江北区教委、江北区教师进修学院承办,分为开幕式、主旨报告、平行论坛、主题式工作坊等环节。
联合国儿童基金会驻华办事处教育处处长潘思纳在致辞中表示,要着力打造通用的教育数字技术知识体系,为各区域教师赋能,广泛提高教师数字素养,保障教育公平。教育部教师工作司教师发展处一级调研员鹿旭忠认为,县级教师培养是全国教育发展的基础性工作与支撑点,数智化时代教师专业发展机构更要走在前面,引领教师专业成长。
重庆市委教育工委委员、市教委副主任江鹏认为,数字化赋能教师专业发展,首先要建设智慧设施,加快推进教育新基建建设、多场景应用、云资源建设,为教师成长建设教育数智化新场景。同时,还需要打造智慧课堂,运用大数据等精准开展智能助学、助教、助研、助管。
江北区副区长吴亚莉表示,教师数字素养和技能既是教育数字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推动教育数字化发展的重要抓手,希望通过探讨数字赋能教师专业发展的必然与可能,探索教师数字素养转化为学生学习素养的路径与方法,推动区域教育高质量发展。
▲实践现场,展示了生成式AI在新村国兴小学语文课堂的运用。受访者供图。
在主旨报告环节,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曹刚以《数智时代的教育伦理》为主题,从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自我控制四个方面,阐述了在数智时代教育活动中人际关系和谐以及教育者德行完善的重要性。
国家级教师培训管理者发展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闫寒冰以《数智时代的教师发展创新》为题,从教师发展的努力方向、如何使用好人工智能大模型、数智素养提升的原则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讲解。
江北区委教育工委书记、区教委主任李四川分享了教师研修数字化转型的江北实践。“我们打造了区域教师研修平台,该平台由技术人员与教研员共同研发,针对教研需求及时调整功能和流程,比如推出了码上研训小程序、基于大数据的课程观察系统。”
此外,活动还举行了以“经验分享”“现场实践”为主题的平行论坛,来自全国各地区的教育专家就智能技术赋能教学能力提升、教师研修数字资源众创、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发展、数字化转型提升乡村教师育人能力等主题进行经验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