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展示 线上展厅 场馆布局 N1 重庆文理学院
高性能超级电容器器件及模组
“高储能超级电容器材料与模组关键技术及应用”是将新型碳微球技术应用于超级电容器中,使其具有远高于传统储能超级电容器的能量密度,并兼具高功率密度、快速充放电速、长寿命,免维护等优点。本团队以重庆文理学院及重庆市高校新型储能器件及应用工程研究中心为依托,致力于高效新型储能技术及产品的研究、开发及生产。目前,团队拥有完整的高性能超级电容器电极及器件制造技术及自主知识产权。当前产品技术覆盖扣式、卷绕式、叠片式等多种形式的超级电容器及其模组,单体容量覆盖0.1~3000F;模组覆盖16-160V系列,已获得国际发明专利授权1项,国家发明专利授权10余项。该产品可广泛应用于太阳能、风能发电的能量存储;汽车低温启动、能量回收;电磁弹射能量供给等领域。
面向智慧城市(未来社区)中医养结合的智能健身及康复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
本项目研究面向海量运动视频图像数据的分类识别、实时跟踪、心率远程预警干预、检测定位等精细化管理技术;研究运动训练数据、AI健身指导、虚拟教练、体育康复、运动安全防护等领域的运动智能虚拟健身指导关键技术及整体解决方案,开展多功能、集约型、远程化、智能化运动健身指导装备/设施模块组合与智能监测监控等新技术研究。提供在线AI虚拟教练健身指导,经过数据积累,对用户运动能力做评估,制订科学的健身课程,并跟踪课程完成程度,智能调整健身课程。 面向智慧城市建设中的未来社区中老年群体、居家(家庭)人群,以及学校(中小学的运动健康体测指导)及赋能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民生服务、运动健康、医疗康养等产业领域,提升居民高质量高水平健康生活。
健康医疗大数据智能平台技术与服务
以各种复杂健康医疗数据进行智能高效采集,数据主被动智能传输软硬件研发;5G+医疗健康应用试点,致力于开展基于先进计算机医学图形学理论的多维数据识别、可视化与虚拟现实交互应用研究。研发了基于医学大数据的智能诊断分析平台,致力于解决医学影像和基因组学大数据的信息安全,数据融合和建模分析方面的主要问题。当前该平台在2016年以来的年销售额均在3000万左右,市场规模在千亿级以上。获得吴文俊人工智能科学技术奖、中国创业发明成果奖、重庆市科技进步奖等省部级奖项6项,授权专利12项,获得各类经费支持近1000余万元。 面向医院、卫健委及疾控中心等医疗健康企事业单位,应用于慢病、传染病,医院集成平台建设,打通区域内医疗健康机构内外的互联互通、信息共享,赋能医疗健康机构的智能决策支持及服务应用,解决信息孤岛、信息烟囱等难点,进一步缓解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问题。
基于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技术的智慧幼教研发与推广应用
依托大数据平台将学校、学生、教育资源的数据进行整合,并通过大数据可视化技术将数据呈现,通过将大数据技术与学前教育(包含幼儿心理学、学前教育资源库等)进行结合,使学前教育更加精细化。项目主要是基于大数据可视化分析的学前教育管理平台,Web网页端、微信小程序、后台管理系统、大数据可视化平台、幼儿教育大数据,五者一体化。 应用于永川幼儿园、永川教委等,主要是覆盖学前教育产业领域。学前教育大数据平台的建设可以对包括书籍、玩具、体育用品等学前教育配套产品供需链进行有效整合,带动学前教育配套产品供需资源的调配,直接经济效益可以达到10亿元以上,在进行合理资源配置的情况下,以5%的优化率计算,可以实现节省近5000万元的经济效益。
智慧旅游大数据汇聚服务平台及大屏可视化应用
智慧旅游相关的数据不仅包括景区票务数据,还有纪念品销售,餐饮,住宿,内景门票,人口属性分布等等。将旅游相关数据进行汇聚、关联、融合,形成智慧旅游大数据中心,针对旅客、景点、周边产品等主体进行深度挖掘,通过可视化的方式展示和发现数据内在价值,为旅客、管理者、商家等角色提供智能分析决策支持。 适用于各个旅游景区;以智慧旅游场景赋能于乡村旅游的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发展,让游客和景区管理者对景区的人流、景点、停车场等场所的情况一目了然,提高景区的智能化水平,提升服务效率,助力乡村振兴。
水稻插秧机无人驾驶自动导航系统
(1)智能操控: 智能路径规划,插线笔直,纵向株距稳定且可调,直线作业精度达±2.5cm。在无人驾驶的过程中实现自动转向功能,无需手动转向,全程自动转弯,方便快捷,增加作业效率。 (2)适配性强: 适配于各种插秧机品牌,如洋马、久保田、沃德等各大品牌插秧机。 (3)控本增效:传统插秧机需要一名驾驶员和两名摆秧盘人员,无人插秧机只需要一名人员,大大降低了人工成本。
超视距远程控制智能除草机
(1)强适应性: 履带式和轮式,作业速度不低于3km/h,最大爬坡角度30°,最小离地间隙20mm。 (2)可调节性: 割草高度无极可调,割台调节高度20~100mm。 (3)作业可视化: 采用前后双摄像头,可在手机页面实时显示机器工作情况,摄像头显示支持5G传输且随机器工作方向实时切换。 (4)超远距离遥控: 最大遥控距离800m,摄像头最大页面传输距离1000m。
山地果园喷药机器人
(1)智能操控: 可通过手机或遥控手柄进行远程操作,可规划作业路径,最大遥控距离500m。 (2)全面适用: 履带式底盘,超窄车身通过性强,可实现180°原地调头,最大爬坡角度30°。 (3)节本高效: 装配450L容量药箱,每天最大喷洒面积300亩,一台机相当于5~10个劳动力。
自动驾驶测试平台
重庆文理学院自动驾驶测试平台由自动驾驶控制平台、智能汽车本体、自动驾驶系统软件三部分组成。基于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超声波雷达、摄像头等多种环境感知传感器,采用多传感器融合技术、深度神经网络学习技术等实现感知数据融合,在行驶过程中能识别车辆、行人、锥形桶等多种障碍物。在后备箱中配置64位四核ARM Cortex-A53及双核Cortex-R5的处理系统(PS)作为自动驾驶域控制器,满足自动驾驶决策规划、控制执行等算法实现。在自动驾驶模式下,该自动驾驶测试平台可自主完成单向循迹、倒车循迹、闭环循迹、一键返航等功能。 其中自动驾驶域控制器作为一个智能计算平台,面向L3/L4级无人驾驶应用,它能够将计算密集型传感器数据处理和传感器融合工作与控制策略开发集成到一个控制单元中,并有助于建立结构化和有组织的车辆控制器网络。组合导航模块是一款基于MEMS惯性导航技术、融合高精度卫星导航和车辆信息、满足车规级标准设计和制造的高性能组合导航产品,能够实现三合一/四合一组合导航功能。其采用英飞凌处理器平台;集成4G,RTK 授时定位模块,IMU,CAN,RS232,RS422,PPS 同步等模块。
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建设
“微纳米光电材料与器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采用“项目-人才-基地”相结合、坚持“技术引进和输出并行”的国际科技合作模式,通过建设“一带一路”科技创新国际合作平台,联合俄罗斯托木斯克理工大学、俄罗斯库兹巴斯国立技术大学、美国加州大学、新西兰奥克兰大学、澳大利亚皇家墨尔本理工大学等国际知名科研机构建立了共建国际研发平台、联合办学、科技联合研究等国际科技合作关系,在柔性信息显示的关键材料与激光加工技术、5G通讯基站关键基础材料、纳米敏感材料与可拉伸医疗监控传感器等关键技术方面产生了一系列的研究成果。
高性能超细玻璃纤维材料关键制造技术
高性能超细玻璃纤维材料(纤维直径≤4μm)是推动高性能超细玻璃纤维材料(纤维直径≤4μm)是推动“干净空气”和“高效节能”领域重点产业升级换代的关键基础材料,与重庆再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协同攻关,攻克了长期被国外垄断和封锁的包括生物可溶性成分配方、特种空气滤材成型工艺和纤维表面改性等超细玻璃纤维材料制造关键核心技术。该系列成果获重庆市科技进步一等奖,第七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金奖。
柔性显示关键材料
团队针对柔性显示中关键材料与核心技术,开发了高性能聚酰亚胺柔性基板材料、超高水氧阻隔复合封装材料以及柔性驱动电路喷墨打印技术,目前正与京东方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等相关企业进行合作。
智能机器人无线充电装置
研发的无线充电装置采用低频磁共振技术,在多场景下帮助智能机器人安全快速地充电。项目产品已授权多项专利并获欧盟CE认证。开发的四款无线充电产品已与阿里巴巴、上海钛米、上海展枭新能源、广东利元亨、南京天创、苏州华天视航、深圳普渡等国内一流企业达成深度合作。根据中国产业信息网数据统计,2023年智能机器人销量将达到338.04万台,以研发的无线充电产品均价计算,预计由此带动的无线充电设备市场规模在2023年将达到17.46亿元。
柔性银纳米线透明导电薄膜及触摸屏技术
开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银纳米线柔性触控成套装备和工艺技术,实现65-110寸智慧黑板的应用,获重庆市风险基金投资,与创维集团合作建设智能化 “黑灯工厂”,产品获得京东方、中国移动、永川区教委等客户订单,累计超过7000万元。
柔性传感器与电子皮肤
利用织物基底高比表面积,大粗糙度,柔顺性好,表面可修饰等特性,通过印刷电极电路的设计,复合导电织物的制备以及压力传感器件的有效构筑,实现传感器在宽检测范围内的高灵敏度检测,实现了可穿戴键盘,心电衣等可穿戴设备的制备,达到了目前世界上报道的最好水平。申请专利10余项。
高效纳米超硬涂层技术
针对高端装备及先进制造对表面性能日益提高的重大需求,开发了系列高效能先进超硬、润滑涂层技术,大幅提高了工模具、关键零部件的使用寿命和安全性并成功应用于中船重工等企业,取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获重庆市科技进步二等奖等3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