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新闻资讯 大会要闻
评论|“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之都”,重庆提速了!
时间:2025-10-21 来源:人民日报新媒体平台

重庆汽车产业这几天有两件大事——

一件是“顶格配置”的市委座谈会:长安、赛力斯、千里科技本地“三驾马车”悉数到场,博世、吉利等链主与院士专家同席,谈了很多,核心其实只有一个——如何把重庆建成“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之都”

另一件是资本市场用人民币投票:赛力斯市值突破2600亿元,50万元以上高端新能源车市占率超70%,单款车型问界M9把BBA“打”成第二梯队。

一边是规模领先,一边是借智借脑的顶层部署,重庆的动作和趋势很明显——“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之都”建设,提速了

01

重构底层逻辑: “三驾马车”,跑出三种加速度。

汽车产业其实一直是重庆经济发展的“明星”。上世纪90年代,重庆就开始了汽车制造的探索。只是其它地方还在红海“肉搏”,重庆悄然完成一场产业跃迁——不仅选对了赛道,更重构了产业竞争的底层逻辑。

在重庆大力支持下,2021年,赛力斯成为华为智选车模式的首个合作品牌。2022年开始,问界系列成为现象级爆款,M92024年的销量突破15.1万辆,在售价50万元以上豪华车市场实现对BBA的全面超越。

重庆新能源汽车的崛起,并非单点突破,而是体系化推进。长安、赛力斯、千里科技三家企业,分别代表三种战略路径:

长安——全栈自研。手握SDA、EPA两大纯电架构,北斗天枢2.0计划投入千亿元,芯片、操作系统、算法全自己写,目标是把“灵魂”留在山城,为重庆贡献“标准蓝本”。

赛力斯——高端标杆。问界M9单车均价55万元,仍月交付1.5万辆,稳坐50万元以上新能源销量王;华为全栈智驾,宁德时代麒麟电池,重庆本地压铸、座椅、线束全面配套,用高端利润反哺供应链,让“重庆造”直接对标BBA。

千里科技——极致性价比。脱胎于力帆、注入旷视AI基因,主打千元级行泊一体方案,2026年前要在20万元以内车型上实现“激光雷达+城区记忆通勤”,用规模把高阶智驾打成“白菜价”,替重庆把数据量跑上去。

三匹马节奏不同,却套在同一辆“产业马车”——共同把重庆的新能源汽车基本盘越夯越实。

数据显示,重庆新能源汽车产量从2020年的4.3万辆跃升到2024年的95.3万辆,汽车产量从2020年的158万辆跃升到2024年的254万辆,居全国省市第三

重庆车企站上中国汽车第一阵营,重庆也在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版图中得到了一个全新的增长极。2025年1-8月,重庆汽车产业实现产值3894.7亿元,同比增长7%。

除了体量增长,“质”也在提升。问界稳居豪华车型“销冠”;阿维塔连续6个月销量过万……“重庆造”主流新能源汽车价值大幅提升到23.6万元,实现了品牌向上、产品向上

02

从“造车”到“造链”:重庆的产业生态革命。

重庆深知,未来的竞争不只是车企之间的竞争,而是产业链与生态系统的竞争。为此,重庆以“链主+集群”模式重构产业关系,推动整零协同、软硬结合、产研融合。

整零协同:赛力斯在江津一区就有25家规上零部件企业配套,核心三电系统在“隔壁”高新区即可解决,实现“研发—制造—测试—交付”闭环。

软硬结合:引进624家智能网联零部件企业、220家汽车软件企业、27家车规级芯片企业,弗迪刀片电池、青山工业电驱等核心部件全国领先。

产研融合:建成智能汽车安全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等270余家研发机构,上线“汽车产业大脑”,打造4家未来工厂,培育754家高新技术企业、3543家科技型企业。

重庆不再只是“造车”,而是在“造链”——一条涵盖整车、零部件、软件、芯片、操作系统的完整产业链。

有何益处?这种深度绑定的产业共同体,效率高得惊人。

譬如在零部件产业方面,重庆通过营造良好的市场竞争环境,吸引各类市场主体参与零部件产业发展;在整零协同方面,鼓励整车企业本地采购零部件,推动整车与零部件企业紧密合作,提高协同效率与质量——这种方式既有利于整车企业降低采购成本、保障零部件供应的稳定性,也有助于零部件企业稳定市场订单,实现规模经济,促进双方在技术研发、质量管控等方面开展深度合作。

城市与众多企业同频共振和谐共生,重庆汽车产业形成央企有长安汽车、民企有赛力斯龙头带动,以及长城汽车、庆铃汽车、千里科技等汽车龙头企业与科技领军企业跨界融合,19家整车企业、1200家规模以上零部件企业的产业体系,并实现对三大系统、12大总成、56种部件的全覆盖的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产业集群。

03

成为顶级“玩家”——规则制定者

当全球大车企还在为“油电切换”犹豫时,重庆已启动“新汽车计划”,用一套组合拳完成产业基因重组。而当其他城市还在争论单车智能时,重庆已布局“车路云一体化”新基建。

是的,光有车不行,重庆想要的更多——一条更大的“链”,正在被串起来。

去年7月,重庆获批成为“车路云一体化”应用试点首批试点。围绕这一国家级战略举措,重庆提出打造“软件+智能+硬件”一体化发展格局,旨在通过车辆、道路基础设施和云计算平台的协同融合,构建一个涵盖整车制造、汽车软件、智能网联和新型储能的全产业链体系——让“聪明的车”跑上“智慧的路”、用上“高超的云”

重庆对这一布局的重视程度可谓顶格。近日的高规格市委座谈会就释放出强烈信号——大力推动汽车产业向新能源化、智能网联化、高端化和绿色化转型,将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作为“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的核心引擎,加快推进建设万亿规模的世界级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

目前,重庆新基建先行:建成充电桩42.2万个、超充站1556座,实现乡镇街道超快充全覆盖;场景落地:成渝“氢走廊”、L3级自动驾驶、“车路云一体化”等10项国家级试点齐头并进,智慧公交、无人物流车已走进日常生活。

不少地方都在抢滩“第一城”,其实重庆的真正“对手”不是其它省市,而是“规则输出地”。

全球汽车产业利润池正在从“制造”转向“标准+认证”:一项车规激光雷达国际标准,背后带动的是百亿美元设备市场;一条L3法规互认通道,可以让一座城市锁定十年高端就业——谁输出标准,谁就能用别人的场景赚自己的钱;谁掌握认证,谁就能用别人的产能定自己的规则

重庆提出的打造“软件+智能+硬件”一体化格局,目标很明确,最终成为顶级“玩家”——标准制定——不仅是造车,更意在输出标准、规则与认证体系。

从政策支持与战略布局,到产业升级与高端化转型带动经济整体强劲增长,这是重庆多年厚积薄发、精准施策的结果,也是重庆从“山城”到“车城”,再到“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之都”的逆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