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一场科技与想象交融的“天幕叙事”,宣示了重庆的产业雄心。5000架无人机腾空而起,瞬息间,一辆带着“龙角”的概念车光影浮现,与两江四岸交相辉映。
同样在这一个月,远在德国慕尼黑车展上,来自重庆的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从容迎接全球目光聚焦。
两地遥相呼应,勾勒出全球汽车产业百年变局下,一个新兴力量从追赶到并跑,乃至在某些领域试图领跑的生动缩影。重庆,正为汽车产业提供了一份关于转型路径、产业生态与未来范式的“东方样本”。
问界M8纯电版开启全国交付。受访者供图
百年变局中的“中国时刻”
自19世纪末第一辆实用型汽车诞生以来,汽车行业已经走过了一个多世纪的风雨,经历了从“机械艺术品”到驶向千家万户的转变。
如今,我们正置身于“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共享化”的百年变革,整车产业已进入深度变革期。
在这一历史性的“换轨”机遇面前,中国汽车产业凭借在新能源“三电”系统、智能网联等领域的先发优势和庞大市场腹地,实现了从“市场换技术”到“技术输出”的历史性转折。
2024年,中国汽车出口量突破600万辆大关,稳坐全球第一,其中新能源汽车出口首次跨越200万辆。数字背后,是中国汽车强国梦照进现实。
而重庆,正是这场宏大叙事中,一个不可或缺的关键章节。
在“渝车出海”计划的带动下,重庆汽车已经驶向全世界,除南极洲外,其余六大洲都能看到重庆汽车的身影。
2024年(“渝车出海”计划实施第一年),重庆出口汽车47.7万辆,同比增长29.6%;货值431.1亿元,同比增长30%。其中,重庆出口电动车6万辆,同比增长96.5%。
重庆的价值,不仅在于贡献了出口增量,更在于它作为一个拥有雄厚工业底蕴的城市,如何系统性地破解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这道世界性难题。
千里科技在重庆举办“新韵重庆 千里智驾——AI重庆智驾之夜暨品牌发布会”。受访者供图
重庆样本,三驾马车领跑
在传统工业时代的赛道上,路径往往是单一的。但在颠覆性变革时期,多元化的探索,本身就是宝贵的战略资源。重庆的独特贡献,在于其区域内孕育了三条差异化且均取得卓越成绩的转型路径。
作为中国近代工业的象征之一,长安汽车的转型,是中国雄厚工业基础如何实现“大象转身” 的范本。
获批成为新央企,赋予了长安汽车“打造世界一流汽车集团”的使命。其正加速推进新能源“香格里拉”计划、智能化“北斗天枢”计划、全球化“海纳百川”计划,实现产业转型升级,加速长安汽车全球化布局步伐。
在9月28日召开的重庆市推动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之都建设座谈会上,中国长安汽车集团董事长朱华荣表示,将以重庆为核心构建产业生态,推动总部基地向战略功能枢纽转型,带动产业集群发展,开放技术平台赋能上下游。
赛力斯的崛起,则代表了另一种可能性。在产业边界日益模糊的今天,赛力斯勇于打破藩篱,在开放合作中,快速构建起竞争优势。
通过与华为等科技巨头深度跨界融合,赛力斯在短时间内完成了品牌向上突破,问界M8、M9蝉联40万元、50万元级豪车“销冠”。
“我们正积极探索构建赛力斯产业大脑,深化‘四链’融合‘四侧’协同。”赛力斯集团董事长张兴海表示,赛力斯将锚定高端智能电动汽车主航道,助力重庆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和竞争力的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之都。
千里科技的探索,直指“软件定义汽车”时代。
脱胎于传统制造企业力帆,注入旷视的AI基因,千里科技代表的是一种以人工智能为核心驱动力的“新物种”。
“我们不是传统的汽车零部件供应商,我们的定位是成为全球AI智能产品和智能服务的供应商。”千里科技董事长印奇这样阐释其独特的定位。该公司致力于打造高“含模量”的通用AI智能辅助驾驶解决方案,其“端到端模型架构”的选择,直指智驾技术核心。
重庆为这三种模式的并行发展提供了包容的土壤,展现了产业生态多样性的重要价值。
带着“龙角”的天幕叙事。受访者供图
生态聚能,“重庆沃土”的公共产品
任何一种模式的成功,都离不开孕育它的土壤。重庆不仅培育了优秀的企业,它更系统性地构建了一套支持产业创新的“公共产品”和“生态体系”。
在顶层设计方面,重庆明确将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作为全市“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的“首位产业”。这一顶层设计,为产业提供了清晰的战略预期和政策稳定性。
重庆市经济信息委主任王志杰表示,将坚持龙头带动、创新制胜、品牌铸魂、生态聚能,按照“整零协同、软硬结合、共建生态”的思路,久久为功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和竞争力的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之都。
这种持久的战略定力,使得政策、资金、人才等要素能够持续、稳定地向该领域汇聚。
数据显示,重庆已聚集长安、赛力斯、千里科技等龙头,更拥有超过1200家规模汽车零部件企业,实现了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3类系统、12类总成、56类部件”的全覆盖。这意味着,在重庆几乎可以找到制造一辆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所需要的所有零部件。这一坚实的供应链韧性,为企业的快速创新与迭代提供了强力保障。
未来的竞争是生态的竞争。重庆作为国家级“车路云一体化”应用试点城市,重庆已建成智慧路口561个,覆盖车路协同道路763公里。
中国信息通信科技集团副总经理陈山枝指出,单车智能是基础,车路云协同是赋能。人工驾驶与单车智能均面临感知局限、个体决策无沟通、全局交通难优化的挑战。车联网能提升车辆感知能力、增强车车/车路间协同、扩展车辆训练数据类型、规模、质量,提升交通安全与效率。
重庆利用其独特的复杂地形,将8D城市景观转化为测试车路云一体化这一"中国方案"的绝佳舞台。这不仅是自动驾驶技术迈向更高阶形态的关键路径,也为全球特别是多山城地区发展智能网联汽车提供了宝贵的“重庆经验”。
此外,我们在重庆可以看到这样的生态要素赋能:
累计建成充电桩42.2万个,车桩比优于全国平均水平,在省级层面率先实现所有乡镇、街道超充或快充设施全覆盖;
实施“疆算入渝”工程为企业提供充沛算力,建设汽车行业可信数据空间,促进数据要素流通应用;
重庆渝富控股集团则发挥战略资本作用,近三年累计完成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领域投资约150亿元,带动产业总投资近540亿元等。
在德国慕尼黑车展上,重庆车企大放异彩。受访者供图
链接全球,从“产品出海”到“范式输出”
重庆的雄心,不止于成为中国的制造基地,产品、技术、标准、商业模式乃至产业生态的正全面“走出去”,一场更深层次的全球化正在展开。
长安汽车在全球规划了20个海外工厂,已建成9个,正从“产品出口”向“产业出海”转变,其核心目标是“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拥有自主核心技术的世界一流汽车集团”。赛力斯已设立多家海外全资子公司,并在半年报中明确表示,将继续坚定不移推进高端智能电动汽车出海战略。
千里科技曾是中国摩托车时代的“出口冠军”。在日前的品牌发布会上,其表示将坚持终端业务与科技业务双轮驱动,以“AI化”“开放化”“国际化”为战略牵引,全面构建智能化时代的核心竞争力。
重庆正将内部生态的协同优势,转化为外部竞争的合力,推动本土创新方案通过规模应用实现快速迭代。
重庆的实践,其意义超越了城市本身,它在尝试回答全球汽车产业乃至传统制造业面临的一系列共性难题,如传统工业基地如何实现“数字重生”、如何平衡技术自主创新与开放合作、智能出行未来图景等。
夜空中的无人机表演终会落幕,国际车展的聚光灯也会轮转。但重庆在这轮波澜壮阔的产业变革中,所践行的多元化路径、生态化思维与开放式创新,已然成为一份沉甸甸的“公共产品”。
打造世界级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之都,是重庆的城市雄心,更是它在这场全球性产业跃迁中,所提交的一份关于转型、共生与未来的“重庆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