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新闻资讯 行业资讯
把“空调”穿在身上?“重庆造”降温服畅销国内外,有啥“黑科技”?
时间:2025-08-27 来源:新重庆-重庆日报

“这件衣服穿在身上,像背了个‘小空调’,感觉很凉爽。”8月26日下午3点,重庆中心城区气温直逼38℃,正在渝北区桃源大道揽件的快递员黄正权却不觉得酷热,他说,身上那件看似普通的绿色马甲,能持续3个小时为他送清凉。

这种由零碳未来(重庆)能源发展有限公司(下称零碳未来公司)研发的降温马甲,正成为环卫工、快递员等户外劳动者抵御酷暑的“清凉铠甲”。


▲降温马甲

“今年,我们一口气完成了降温服产品研发和规模化生产,已累计在全国各地和西亚、东南亚等海外市场销售超10万件。目前,海外市场仍有源源不断的订单送来,预计全年销售规模将达到30万件。”8月26日,零碳未来公司创始人刘琪向记者透露。

这种降温服究竟有何神奇之处?背后有哪些“黑科技”?刘琪道出了其中的秘密。

与普通马甲不同,这种降温服多了由生物基相变材料做成的内胆。生物基相变材料是一种能根据环境温度变化调节自身温度的创新材料,可自动吸热和蓄冷。当内胆完成蓄冷后温度为27℃,和人体有近10℃温差,人穿上降温服后,内胆就会形成自动温度调节系统,快速吸收体表热量,给人带来清凉,且对人体无害。


▲马甲内胆

这种降温服使用起来也很方便,且持续降温时间较长:使用前无需注水,在22-25℃空调房放3-4小时、20℃凉水中泡30分钟,或是放冰箱冷藏层30分钟、冷冻层10分钟,即可完成蓄冷。穿在身上时,在35℃环境下可持续降温2-3小时,40℃高温下也能持续降温1-2小时。它有适合不同户外劳动者的多种款式,重量仅在600-1500g之间,短时间穿戴无负担。

“其实,降温服并非新生事物,但对比其他技术路线的降温服,我们的降温服技术水平在国内外领先,有较突出的优势。”刘琪称,比如,运动类降温服靠速干面料透气散热,无主动降温功能,降温效果不佳;风扇型、水冷型降温服需依赖充电宝供电,普遍重达2KG左右,既笨重又存在电池发热问题;廉价蓄冷型降温服需填充水或水凝胶,结冰点为0-5℃,易致皮肤慢性冻伤且会产生冷凝水。

鲜为人知的是,零碳未来公司降温服的诞生非常不容易,它源于该公司多年来对解决“冷热存储”难题的持续探索。

早在2014年,该公司在开展综合智能能源规划和工程业务时发现,传统水介质蓄冷蓄热效率极低,需建超大水罐才能满足需求。如何解决这道难题,让刘琪伤透了脑筋。一次,在西藏做工程项目的过程中,他观察到牦牛对极端寒冷的环境有出色的适应能力,遂带领公司研发团队,利用动植物油脂研发生物基相变材料。

研发过程中,针对多种生物材料的配比合成及调配技术这两大难关,零碳未来公司打造了全国规模最大的相变材料实验室,并携手中国科学院及多所985高校的材料学、工程学专业实验室进行联合开发。同时,所使用的材料从早期的动植物油脂等有机材料扩展到结晶水合盐、熔融盐等无机材料。

经过艰辛努力,零碳未来公司终于在2018年研发出性能稳定、成本较低的可商用相变材料,并在材料温度上实现-35℃到+58℃自由定制调配,能满足大部分场景中低温区冷热需求。从2019年起,其相变材料逐渐在商业、工业的冷热储能领域大规模应用。

“经过6年时间应用,相变材料性能得到充分验证,加之我们发现市面上降温服产品稀缺,便于今年进入民用降温穿戴产品市场,开发出降温服和降温帽两大类产品。”刘琪说,目前,该公司已成为国内第一家拥有从原料到成品的全链条相变材料降温穿戴产品生产体系,并真正实现规模化生产的厂家。

(受访企业供图)

来源:新重庆-重庆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