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脉冲式清洗”“慢速填充”等一系列创新实践,正推动“重庆造”新能源汽车持续“向新”提质。9月1日,重庆市新能源汽车产业链质量管理小组(QC)交流活动在国家技术标准创新基地成功举办。截至目前,我市已累计培训质量管理人员100余名,培育优秀QC小组40余个,形成典型质量提升案例10余项,创造可计算经济效益超8000万元。

▲9月1日,重庆市新能源汽车产业链质量管理小组(QC)交流活动举行。受访单位供图
本次活动汇聚了赛力斯汽车、深蓝汽车、重庆赣锋动力、纬湃汽车电子等20家企业的QC(质量管理)小组同台竞技、分享经验。据悉,今年以来,市质量和标准化研究院紧密围绕重庆市“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聚焦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发展需求,构建起“培训+帮扶+发布+推广”全链条服务体系。
该院还联合市质量协会,凝聚近50家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共同参与,通过质量诊断、QC成果培育、实地观摩等多元化手段,有效帮助企业突破质量管理瓶颈,全面提升核心竞争力,为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自QC小组活动启动以来,已组织开展多场质量提升专题培训,质量专家深入企业进行现场诊断,20余家单位赴先进企业观摩交流,并实施一对一精准培育。截至8月底,相关举措已取得显著成效,累计培训超过100名质量管理人员,培育优秀QC小组40余个,形成10余项典型案例,实现经济效益超8000万元。
以赛力斯汽车有限公司QC小组的“降低F2涂装一体化材料成本占比”项目为例,通过推行“脉冲式清洗”和“慢速填充”标准程序,成功解决机器人换色污染问题,使C/1000指标从80降至45,一次合格率提升3.5%。该项目实现单车材料消耗降低5.82公斤,单车成本减少202.5元,年累计降本达1258万元。同时,面漆线生产净节拍由41.5JPH提升至43JPH,效率提高3.61%,日节约能耗及人工成本约2万元,单车VOCs排放量降低1.52kg,年减排约312吨。
市质量协会秘书长王雪梅表示,该活动推动了技术创新与质量提升深度融合,使最新技术成果通过严谨的质量管理体系稳定转化为产品优势,实现了从原材料、零部件到整机装配的全链条质量协同,形成覆盖产业链的质量改进闭环。
“未来将进一步汇聚产业链合力,深化质量提升行动,推动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加速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为重庆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支撑。”市质量和标准化研究院副院长陈宏果表示,此次QC专场活动系统梳理和提炼了一批优秀成果,力争打造全国推广案例。
来源:新重庆-重庆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