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新闻资讯 行业资讯
国内大咖云集 上千支优秀机器人团队对决 ​这场活动在重庆两江新区举行!
时间:2021-12-12 来源:重庆两江新区

面向世界科技前沿,瞄准科技创新重点领域,以赛促创、以赛引智塑造人才发展“最优区”,打造高端创新要素“集聚区”

12月11日,第二十三届中国机器人及人工智能大赛暨2021明月湖创新论坛在重庆两江协同创新区举办,近100位机器人与人工智能领域的专家学者、行业领袖莅临,超1000支优秀高校队伍在线上线下同期开启巅峰对决。

本次活动以“两江升明月,创新迎未来”为主题,由重庆两江新区管委会、中国人工智能学会主办,重庆两江协同创新区公司、中国人工智能学会机器人文化艺术专业委员会、乐聚(深圳)机器人技术有限公司承办,哈尔滨工业大学重庆研究院、重庆南开两江中学校、重庆机器人与智能装备产业联合会协办,旨在通过搭建全国顶尖的人才交流竞技平台,紧抓新一轮科技革命机遇,充分发挥科教人才和特色产业优势,全面实现人才与产业协同,共促以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为代表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

线上线下,巅峰对决

中国机器人及人工智能大赛是一项历史悠久、影响广泛的全国性学科竞赛,迄今为止已举办23届,目前已被列入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发布的《2020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学科竞赛排行榜》。由于疫情原因,本届中国机器人及人工智能大赛全国总决赛采用线上线下结合的形式举办。

大赛分高校组和高职组两个组别。赛项包括创新、竞技、应用3大类共13个小类,涉及人形机器人、轮式机器人、多足异形机器人、智慧农业机器人、群体协作机器人等多种形态与应用领域的机器人,考察机器人创新设计、创意构想、任务竞技、场景化应用等多个层面的知识,全面锻炼选手的综合能力。

6月开赛以来,共有来自清华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澳门大学、苏州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等400多所高校的10000多名学子报名参赛。经过各省市地区赛的激烈角逐,最终有1000多支优秀队伍晋级本次全国总决赛。

来自同济大学、河南大学、长江师范学院、苏州大学、合肥工业大学等学校的优秀团队,不仅获得了赛事认可,还与入驻两江协同创新区的哈尔滨工业大学重庆研究院紫丁香孵化器、明月湖国际智能产业科创基地签约,获得全方位创新创业支持。

来自哈工大“I Hiter”团队的石同学表示:

“随着科技的发展与技术的革新,机器人成为推动产业发展的重要载体,机器人与人工智能相关技术,成为时代发展的重要推动力。我们希望通过参与全国顶尖的机器人赛事,来推动自己在机器人相关领域的学习与突破,希望通过学习积累、交流竞技迅速成长为人工智能与机器人领域有用的人才。”

高端对话,共话创新

当天,2021明月湖创新论坛同步开启,来自学术、投资、产业等领域专家学者齐聚两江协同创新区融合创新中心,聚焦技术与产业前沿,共话“产学研”协同创新发展新趋势、新理念、新模式,为重庆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建言献策。

论坛分高峰论坛、智汇明月高端学术论坛。

高峰论坛邀请国家杰出青年奖获得者、长江学者特聘教授、第二十三届机器人及人工智能大赛学术委员会主任、苏州大学机电工程学院院长孙立宁,松禾资本创始合伙人厉伟,中国科培教育集团董事长叶念乔,腾讯AI Lab副主任、美国西雅图AI实验室创始人俞栋分别进行主旨分享,围绕“产学研一体化”“科技+资本”“科技+产业”等话题,共同探讨交流协同创新助推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新意义、新思路。

智汇明月高端学术论坛邀请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长、欧洲科学院外籍院士、俄罗斯自然科学院外籍院士焦李成,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中科院沈阳自动化所研究员刘连庆等人工智能与机器人领域专家学者,聚焦前沿技术、产业需求进行交流,并就如何突破“卡脖子”技术并推动先进技术成果转化进行了深入探讨,为社会产业发展提供高精尖技术助力。

本次中国机器人及人工智能大赛全国总决赛缘何落地两江新区?这背后,与两江新区聚焦“政、产、学、研、用”,着力推动机器人产业集群化发展,构建生态链密切相关。

作为重庆制造业发展主阵地,近年来,两江新区大力实施以大数据智能化为引领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行动计划,推动传统制造业向智能化转型升级,激发了企业对机器人的巨大需求,也为机器人应用提供了丰富的场景。

以两江新区水土新城为例

作为两江新区发展机器人产业的核心承载地,水土新城规划了1平方公里的两江机器人产业园,重点构建集“生产制造区”“标准检测”“融资租赁”“展示体验”“教育培训”“成果孵化”“应用研发”等功能平台为一体的“一区六平台”产业生态。目前,已初步形成了集研发、整机制造、系统集成、关键零部件配套和应用服务于一体的机器人及智能产业链,打消了单一企业入驻“独木难支”的顾虑。

有了好的平台,好项目自然纷至沓来。

以川崎(重庆)机器人工程有限公司为例

该公司是由日本川崎重工与重庆宜而奇工程有限公司联合组建的一家机器人制造企业,于2015年在两江新区水土新城成立,目前其在渝生产的多款川崎机器人已销往全国各地,应用于汽车、笔记本电脑和手机等企业的生产线。

继川崎之后,德国库卡、瑞士ABB、日本发那科等世界知名机器人巨头企业也相继进入重庆,且都在水土新城落地生根。

为进一步助推企业抢抓智能化发展机遇,推动自身智能化转型升级,两江新区组建了重庆两江机器人融资租赁有限公司,以融资租赁帮助制造业企业“机器换人”,同时也助力机器人企业拓展市场。

融资租赁模式,不仅使机器人企业更易获得订单和资金保障,更有力促进了本地智能制造水平的提升和机器人产业的发展。

在本次总决赛举办地两江协同创新区,已汇聚高校科研院所40家,其中不少院所涉及机器人及人工智能等相关领域,建成科技研发平台近100个,导入高端研发人才1600余人,成为了重庆高端人才聚集地,

以及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的重要策源地。

以哈尔滨工业大学重庆研究院为例

该院是两江新区与哈尔滨工业大学合作成立的科研创新平台,瞄准工程科学领域前沿方向以及相关交叉学科,围绕机器人与人工智能、新材料、环境工程、航天技术等领域,以“科教产”一体化的模式规划建设,布局为“一院、两基地、两中心”(创新研究院、人才培养基地、产业孵化基地、成果转移转化中心、国际合作中心)。

机器人向来是哈尔滨工业大学的优势产业之一,“我们学院将发挥哈工大在机器人、工科等方面的优势,在两江协同创新区打造人才链、产业链、创新链和资金链的融合发展,聚集各类创新要素,打造人才高地。”哈尔滨工业大学重庆研究院执行院长徐培刚表示。

以三仟智能科技研究院为例

不久前,航天三院两江赛博科技创新中心孵化企业——三仟智能科技研究院推出的首款智能医疗服务机器人“仟仟”在广东一综合性三甲医院成功“上岗”。

“仟仟”可以导航、导医、咨询,还可以聊天,简直就是医院的百科宝典!对于院内各科室位置、常见疾病和症状所对应的科室以及各专家出诊时间,机器人“仟仟”都了如指掌。市民可以通过语音与机器人对话提问或通过触屏点击方式进行互动。站在它面前,可以对它说:“过敏性咳嗽看什么科”“眼科医生有哪些”“儿保科怎么去”等等,它都能解答。

在门诊大厅,它圈粉无数,吸引了不少患儿及其家属驻足围观。

未来,两江新区还将聚集加大龙头企业培育力度、加强引进核心零部件及高端系统集成企业等方式,加速构建机器人产业发展完整生态,推动机器人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