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春意盎然的四月,重庆市第六十六中学迎来了一场科技与创新的盛宴。2025年4月,该校以“智创未来・玩转信息科技”为主题的教学主题月活动如火如荼地展开,为全校师生带来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科技嘉年华。
本次活动以“点燃创新引擎”为开篇,通过多维度科技展示打破学科边界。校门LED屏循环播放历届科技创新大赛获奖纪录片,学生驻足观看同龄人的科研历程,悄然埋下探索的种子。教学楼长廊化身为“科技画廊”,《脑机接口:未来的人机交互》主题海报前,动态图表将脑电波解码过程可视化,高二(3)班李同学感叹:“原来意念控制设备并非科幻,科技正在重塑人类文明!”
学生科创作品展区更是成为人气焦点。AI绘画专区陈列的《哪吒敖丙游历世界奇遇记》,运用生成对抗网络技术将传统神话人物融入赛博朋克场景,其绚丽的数字艺术表现力引发观展热潮。“这些作品证明,科技不是冰冷的代码,而是文化传承的新载体。”六十六中校长刘晓蓉如是评价。
青春对未来与科技的畅想从来都是热烈的。在“鸡蛋撞地球2.0”竞赛现场,物理与工程的智慧碰撞迸发璀璨火花。参赛团队需用限定材料设计保护装置,从12米高空实现鸡蛋安全着陆。冠军作品“蛛网缓冲器”采用立体桁架结构,通过精准计算应力分布,达成98%的防护效能。当装置平稳落地时,设计者高一(7)班张同学激动地说:“三次模型迭代、五次数据修正,终于验证了能量吸收理论!”
在化学实验区,学生们正在上演着“魔法时刻”。水果电池实验中,柠檬串联点亮LED灯时迸发的欢呼声,与“蓝瓶子”氧化还原反应中溶液魔幻的蓝白变幻,让抽象理论化为触手可及的科学奇观。正如化学教研组设计的活动标语:“烧杯里沸腾的不仅是溶液,更是求知的热情。”
在VR体验中,学生们仿佛穿越了时空的任意门。在虚拟国际空间站,学生们通过触觉反馈手套感受微重力维修作业;武隆喀斯特地貌VR考察中,地质层理分析结合AR答题系统,让地理知识跳出课本。智能机器人展台前,宇树GO2机器狗的自主避障演示、AI下棋机器人的博弈策略解析,令围观学生直呼“这就是未来生活的模样!”
为了让同学开阔视野。本次活动还邀请了京东方重庆创新中心孔令鹏,做了一场《了不起的屏》专题讲座。讲座上,从CRT显像管到柔性OLED的技术跃迁,从玻璃基板切割到彩膜精准对位的工艺揭秘,学生们透过一块屏幕看见中国制造的硬核实力。“每块屏幕背后是2000余项专利的支撑”,孔经理展示的研发数据引发阵阵惊叹。讲座尾声,高三(5)班刘同学在笔记中写道:“科技革命不是遥不可及的风暴,而是由无数工程师用微米级的精度堆砌而成。”
随着3D打印机停止嗡鸣,VR设备收起传感器,这场为期一个月的科技盛宴已落幕。本次活动累计产生创新成果237项,12个学生项目获得市级科创竞赛推荐资格。正如展板上那句醒目标语:“今天在实验室改变一滴水的轨迹,明天或许就能掀起科技革命的浪潮。”这次活动正是六十六中构建的“四维联动”育人新模式:学科竞赛锤炼逻辑思维,实践探究培养工程素养,成果展示激发创新自信,专家讲座拓展行业视野。
“我们正在培养的不是答题者,而是问题的发现者和解决者。”刘晓蓉在闭幕式致辞中强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