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实施制造强市发展战略,推动我市智能终端产业高质量发展,近日,市经济信息委发布了《关于印发重庆市智能终端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2021—2025年)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提出到2025年,全市智能终端产业总产值实现6000亿元,培育营业收入超千亿元企业2家、百亿级企业12家、十亿级企业30家。
近年来,重庆市智能终端产业呈现规模效益“全球知名、全国前列、西部领先”、研发创新与智能制造成效明显、产品种类愈加丰富、品牌集聚稳步提升和开放型经济“稳定器”作用凸显五大特点。2020年,全市笔电产量7882.2万台,较2015年增长41%,约占全球近4成,连续7年保持全球最大笔记本电脑生产基地。智能手表产量超2000万只,约占全球2成,成为全球重要的智能手表制造基地。
据统计,重庆智能终端产业总产值从2015年的1653.1亿元增长至2020年的4360.8亿元,约占全市规上电子制造业总产值近七成,约占全市规上工业总产值近两成。2020年,规上企业人均产值超过全市平均水平1/3,利润总额突破110亿元,较2015年提升约15%。
“十四五”期间,重庆智能终端产业定下了哪些目标?又将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一起去看看这份行动计划吧。
发展目标
《通知》围绕产业能级、创新能力、质量效益和数字化赋能四方面实现新跃升,分别设置了四大发展目标。
■ 到2025年,产业总产值达到6000亿元,年均增速8%。
■ 到2025年,力争市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工业设计中心、制造业创新中心等创新机构累计数量突破50家。
■ 到2025年,龙头企业生产经营稳定,营业收入超千亿元企业达2家、百亿级企业12家、十亿级企业30家,市级及以上“隐形冠军”“小巨人”“专精特新”企业60家,认定市级及以上驰名商标或重庆名牌1—2个。园区特色发展能力、承载能力显著增强,建设市级特色产业基地和示范基地3个以上,建设国家加工贸易产业园1个。
■ 到2025年,智能终端产业绿色化和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水平国内领先。规模以上智能终端企业基本进入数字化普及阶段,力争建成1—2家全球灯塔工厂、打造5座智能工厂和50个数字化车间。
发展方向
为实现上述目标,重庆将从做优做强两大地标特色行业、大力发展四大潜力行业和培育壮大六大关键零部件行业等方面入手,主要涉及了以下12个方面:
1.计算机与通讯设备 巩固与全球PC品牌企业和代工企业战略合作,保持订单规模总体稳定。依托现有产业基础优势和链主企业,重点发展具备全面屏、多屏协同、大屏高清显示、轻薄便携等特点的PC终端产品。
2.智能手机 扩大与全球知名手机品牌合作关系,促成智能手机产能集聚,提高智能手机本地集中度,打造中国西部全品类智能手机研发制造基地。
3.智能穿戴 着重发展智能眼镜、智能手环、TWS(True Wireless Stereo,真无线立体声)蓝牙耳机等产品。鼓励增强语音交互、无线连接、智能传感、与手机协同等功能,增加心率检测、摔倒报警等新功能。
4.超高清视频终端 支持激光电视、智能微投、新型智慧商显、高清机顶盒、AR/VR(虚拟现实/增强现实)、数字影院等终端产品研制。聚焦数字医疗、消费电子等领域,支持企业通过业务转型、生产线提档等方式发展超高清产品。
5.服务机器人 支持扫地、教育等类型服务机器人企业进一步提在定位导航、环境感知、人机交互、运动控制、无线连接、信息安全等方面开展研发创新,丰富服务功能,提升产品智能化、高端化水平,打造产品核心竞争力。
6.智能家居终端 以服务化发展和个性化定制为抓手,大力发展智能门锁、智能家电(空调、冰箱、洗碗机等)、智能安防等产品,不断丰富智能家居终端谱系。
7.印刷电路板 紧跟消费电子芯片微小化发展趋势,推动企业研发任意层高密度连接板(Any Layer HDI)和类载板高密度互联(SLP HDI)等中高端产品。
8.精密结构件 重点研发高精度外壳与零组件产品。加快导入CNC精密金属结构件全制程生产,持续推动本地精密金属结构件制造企业做大做强。
9.3C电池 积极发展适配各类智能终端的大容量、轻薄电池,提高产品附加值,促进3C电池产业量质双提升。鼓励企业与高等院校合作,加快推进固态电池、锂硫电池、金属空气电池等新型电池研发。
10.摄像头 面向智能手机、服务机器人等智能终端摄像头市场需求,着力发展超高清摄像头、3D摄像头、智能化摄像头等高端产品,支持企业布局潜望式镜头、TOF镜头、3D Sensing等先进技术领域产品。
11.显示模组 重点发展电容感应式触控显示模组,并加强智能语音、机器视觉等技术应用,向智能家居、汽车电子等领域拓展,健全产品谱系。
12.智能传感器 聚焦智能终端整机需求,重点发展温度、压力、惯性、速度、光电、声学等类别的智能传感器。
重点任务
《通知》还提出了五项重点任务,包括了稳链建链强链行动、创新能力提升行动、数字智能化赋能行动、重大项目攻坚行动、特色园区提升行动。
■ 通过稳链建链强链行动,全力保障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与推动产业链建链育新和强链升级。比如:进一步发展本地配套体系,着重推动印刷电路板、精密结构件、3C电池、摄像头、显示模组等重要零部件行业做大规模,强化本地供应链韧性。
■ 通过创新能力提升行动,推进核心技术攻关和关键产品研发,加快开放式、国际化高端研发机构建设,重点培育创新型企业。比如:鼓励科技型企业、中小企业长期专注细分领域的研发制造、工艺改进和市场拓展,加强产品质量提升和企业品牌培育,向“隐形冠军”“小巨人”“专精特新”企业方向发展。
■ 通过数字智能化赋能行动,打造数字技术典型示范应用场景,全面开展高水平技改,加快推进绿色制造体系。比如:推动企业开展信息管理系统集成应用,进一步提高装配、检测、物流等环节自动化工艺装备和信息管理系统普及率,逐步实现生产设备以及生产环节全流程数字化管理。
■ 通过重大项目攻坚行动,全面落实“链长制”部署,加快推进重点项目建设。比如:聚焦智能终端产业链上的链主企业,在更大范围内聚集要素、配置资源,精准施策,加速形成产业链核心凝聚力。
■ 通过特色园区提升行动,优化全市产业布局,加强园区品牌建设,提升园区承载能力。比如:鼓励智能终端产业集聚发展较好的产业园区创建市级特色产业基地、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支持有条件的产业园区争创加工贸易转型示范区、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产业集群区域品牌建设示范区、市级重点关键产业园等品牌。
保障措施
“十四五”期间,市经济信息委还将从加强统筹协调、加大政策支持、畅通融资机制、强化人才支撑和完善公共平台等五个方面做好保障措施。
■ 市经济信息委充分发挥牵头协调作用,会同市级有关部门、区县(开发区)科学研判产业形势,系统谋划产业发展,扎实做好编规划、强服务、大招商、抓创新等重点工作,形成面上指导、重点突破、协同推进的良好工作格局。
■ 全面落实西部大开发鼓励类产业减按15%税率缴纳企业所得税、鼓励类投资项目进口设备免关税、使用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等各项优惠政策,确保政策扶持效益。
■ 引导各类科创基金、产业发展基金等向智能终端产业重大项目建设、产品与技术创新、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等倾斜,不断强化产业投融资保障。
■ 重点围绕智能终端产业发展方向,全方位构建适应产业发展的人才培养、激励和服务体系,面向全球引进高层次领军人才。
■ 结合智能终端产业发展实际需求,支持发展研发设计、中试孵化、检测认证、知识产权、品牌管理等方面公共服务平台,加强PC、手机、智能穿戴、服务机器人、超高清视频、5G终端等方面研发检测认证平台建设,鼓励平台、协会、企业等主体制订或参与制订行业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