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加快推进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突破性发展,日前,重庆市经济信息委公布了《重庆市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特色产业园创建名单》,其中,渝北区依托空港园区、创新经济走廊、仙桃数据谷创建特色产业园成功,将以车载OS及开发工具链、自动驾驶算法软件、车载应用软件、环境感知系统、智能座舱等为方向,打造集硬件制造、软件开发、集成创新、推广应用四大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重点基础产业园。
在新能源汽车与智能网联两大热门产业上,近年来,渝北一直在加速抢占赛道。而随着市级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特色产业园的落地建设,渝北在发展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产业上得“天时”、占“地利”、拥“人和”,未来将取得更为亮眼的成绩。
▲仙桃数据谷。资料图
发挥龙头企业带动作用抢占未来新兴产业制高点
在当下最热的“智能网联”领域,渝北充分发挥长安汽车、北斗智联、中科创达、南方英特等龙头骨干企业引领带动作用,加快智能网联新能源企业聚集,推动新旧动能转换,努力抢占未来新兴产业的制高点。其中,按照“一园两域四功能”的总体思路,以仙桃数据谷和创新经济走廊为核心承载区域,以空港园区为支撑区域的产业格局正逐步形成。
▲北斗星通。杨青 摄
▲南方英特。杨青 摄
2020年长安全球软件中心落户仙桃数据谷,紧抓车载OS、自动驾驶、车载应用软件等新技术发展趋势,依托长安汽车整体研发能力,打造“长安智能网联软件平台”,构建开放式产业生态。在提升产业能级上,长安新能源汽车工厂项目正如火如荼推进,建成后将形成年产28万辆新能源B级车、年产值近500亿元的规模,将推动渝北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集群发展。
创新经济走廊汇聚起以北斗星通、桑德科技、民康工贸、大明电子、宏程电子等为代表的元器件和零部件系统制造企业,进一步夯实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基础。
仙桃数据谷已落户长安软件、北斗星通、光庭信息、中科创达等汽车软件知名企业20余家,汽车软件研发人员已突破5000人,形成汽车软件产业发展态势,园区企业智能化产品搭载累计超过1000万辆,已构建较为完善的多领域汽车软件研发体系。
此外,招商培育双管齐下,渝北通过建立市区联合招商机制,实施补链强链精准招商,着力引进了车规级芯片、高性能传感器、连接器等汽车电子核心元器件企业。在培育中,用好用活每年2亿元区级工业发展专项资金,对申报技改扩能、智能化改造、贷款贴息、互联网应用示范的企业给予补贴,优化使用汽车电子关键产业园3000万元专项资金,重点向热管理系统、智能座舱、环境感知系统、车载OS及开发工具链、自动驾驶算法软件、车载应用软件等领域倾斜,鼓励企业技术创新、引培人才、引进项目、推广产品、做强企业。
把准方向瞄准目标助力万亿级智能汽车产业发展
下一步,渝北区将把准创建方向,瞄准创建目标,力争到2025年,将特色产业园打造成为集结万人研发的汽车软硬件产业基地,助力万亿级智能汽车产业发展,初步建成全市领先、特色鲜明的市级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特色产业。
▲长安汽车智能化生产线。任天驹 摄
引领示范效应显现。到2025年,龙头企业长安汽车新建的新能源整车工厂产值力争达到200亿元,引领带动新能源汽车产业集聚发展。
市场主体逐步壮大。创建期内,新引进新能源整车企业1家、符合创建方向的核心企业累计不少于50家、其中新引进企业不少30家。累计培育“专精特新”中小企业20家以上,其中新增15家以上。
创新驱动显著增强。创建期内,符合创建方向的核心配套企业每年研发投入达3亿元以上,年均增长不低于20%。累计创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30家,构建3家以上市级技术创新公共服务平台。
重点项目落地见效。计划每年新引进符合创建方向的重点项目5个以上,其中非软件类重点项目固定资产投资不少于5000万元,新引进项目开工率不低于70%。每年完成投资不低于5亿元,年均增长不低于10%。
汽车产业链完整具备产业创新基础优势
产业化程度高、链条完整、集群优势突出……良好的“家底”让渝北在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有了更大的“底气”。
作为重庆市也是西南地区最大的汽车制造业基地,渝北形成了从上游原材料供应商、Tier1级零部件(整车厂一级)供应商到整车制造商的较为完善的本地化汽车产业链,吸引了长安软件、北斗星通、光庭信息、中科创达等汽车软件知名企业纷纷落户,聚焦智能驾驶、智能座舱、车规级芯片等领域,大力发展汽车软件产业。
眼下,渝北拥有长安、长安福特、上汽红岩3家整车企业,176家规上汽车零配件企业,汽车智能化龙头企业20家,构建起了以“龙头企业+公共平台+产业应用+人才培养+创新孵化”的汽车产业生态,贯穿了从研发、生产到制造的全生命周期。
目前,重邮智能网联汽车应用创新中心、华为软开云、中科创达汽车智能研究院、摩尔精英集成电路实验室、北斗智联智能网联汽车测试平台、信通院汽车智能化产品检测检验中心等一大批创新平台,在智能网联汽车产业软件研发、零部件研发、检验测试等方面也均有布局。
▲中科创达展示厅。杨青 摄
企业是创新的主体。目前,渝北共有汽车相关企业规上企业12家,2021年实现产值45.46亿元,并储备了一大批极具创新实力的重庆武汉光庭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奥莫软件有限公司、重庆市天实汽车电子有限公司等规下企业。其中,在环境感知系统、热管理系统、智能座舱、车载OS及开发工具链、自动驾驶软件算法、车载应用软件等领域,都已经拥有较强实力或发展潜力的落地企业。
来自渝北区经信委的数据显示,2021年汽车产业实现营收1360亿元,生产整车63万辆,约占全市比重的三分之一。
“接下来,将以长安新能源汽车整车工厂为带动,围绕“冲焊涂装”以及“一体压铸”“电池PACK”六大工业流程,完善园区产业配套、构建智能汽车产业生态、搭建公共服务平台、强化人才培训培养能力,聚焦复杂环境感知系统、热管理系统、智能座舱、车载OS及开发工具链、自动驾驶软件算法、车载应用软件,重点突破汽车软件面向行业共性基础技术、前沿引领技术,汇聚各类汽车软件产业资源。”渝北区经信委相关负责人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