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新闻资讯 行业资讯
重报观察|国家力推“人工智能+”行动,重庆做了哪些探索?又有哪些机会?
时间:2025-08-28 来源:新重庆-重庆日报

8月26日,《国务院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下称:《意见》)发布。该《意见》部署了6大重点行动,即“人工智能+”科学技术、“人工智能+”产业发展、“人工智能+”消费提质、“人工智能+”民生福祉、“人工智能+”治理能力、“人工智能+”全球合作。《意见》还提出,到2035年,我国全面步入智能经济和智能社会发展新阶段。

这是一份不折不扣的重磅文件。在“人工智能+”行动持续推进之时,重庆已经做了哪些事儿,又有哪些机会?8月27日,新重庆-重庆日报记者进行了打探。

重庆发展人工智能起步较早

“人工智能+”科学技术走在全国前列

“重庆在‘人工智能+’方面起步较早,市级层面做了很多工作。”重庆国家应用数学中心主任、重庆师范大学教授杨新民表示,数年前,市教委就结合人工智能领域的需求,设置了相关专业;市科技局则设立了人工智能方面的专项。发改、经信、文旅等相关部门都已着手进行相关工作。

数学是人工智能的理论基石,也是人工智能发展的重要支撑。杨新民介绍,2019年国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中唯一一个人工智能项目——《最优化问题的人工智能方法》就依托重庆师范大学开展,经费超过1968万元。


▲《中国科学》英文版以专刊形式报道了《最优化问题的人工智能方法》项目的相关成就。受访者供图

2020年12月,重庆国家应用数学中心正式揭牌。至今,该中心联合多家头部企业、机构,在汽车、智能交通、激光技术、医疗、港口、智慧金融、电力系统等领域取得一系列协同创新成果。

多年来,重庆在全国的“人工智能+数学”领域走在前列。2024年6月,国内顶级学术刊物《中国科学》英文版以专刊形式报道了《最优化问题的人工智能方法》项目的相关成就。2024年8月,首届全国数学与人工智能科学大会暨中国运筹学会数学与智能分会成立大会在重庆举行。

杨新民表示,重庆虽然在人工智能赛道取得了一系列成果,但和发达地区仍然存在一定的差距。此次《意见》发布,机遇十分难得。重庆作为内陆地区唯一的直辖市,要抓住这一波“人工智能+”机遇,积极作为,力争走在西部前列,实现“后发制人”。

渝企纷纷发力人工智能赛道

多项成果在国内广泛应用

在“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方面,重庆也有一批亮点成果。

例如,重庆推广“产业大脑+未来工厂”新模式,加快建设长安汽车、赛力斯汽车、天然气化工新材料等细分行业产业大脑,培育博腾、登康、美的、华峰等未来工厂,加速生产组织模式重构升级,提升企业生产效率,降低企业运营成本。

又如,重庆将积极拓展人工智能软件、服务、产品三类业务,加快发展智能网联汽车、智能医疗装备、智能无人机、具身机器人、智能可穿戴设备、AI电脑手机等特色融合产品。

来自市经济信息委的数据显示,今年1—7月,全市人工智能核心产业实现营收108.4亿元,同比增长13.2%。

不仅是全市层面有“蓝图”,渝企也纷纷发力人工智能赛道。

要找到大气污染的“元凶”,不靠闻不靠看,靠的是大气污染指纹。这就是全市率先探索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赋能环境治理的企业——重庆广睿达科技有限公司(下称:“广睿达”)的“绝活”。

广睿达推出的大气污染指纹图谱技术,利用全国5000多个环境监测站的公开数据,建立32类“污染指纹”库,覆盖工业、扬尘、机动车、生物质燃烧等多场景污染源,实现每小时更新。截至目前,大气污染指纹图谱技术已成功应用于多地大气污染“冬防”攻坚战。


▲广睿达开发的“数智治气”平台后台。企业供图

如今,广睿达已拥有258类CV算法、108类数据算法、120类无人机场景算法,成为重庆目前低空场景智能监管领域AI算法最多的公司。

企业需要融资,扫码提需求,人工智能“助理”会快速推荐最匹配的产品。在重庆市企业码上服务平台(渝企码),就能做到这一点。

重庆中科云从科技有限公司是渝企码的主要能力输出方,其“面向数字化、智能化治理的银河人工智能与智能体服务平台”入选重庆市2025年人工智能典型应用案例名单。在拉萨高新区,该平台的智慧食安监管模块通过AI实时监测食品生产流通环节,大幅提升监管效能。

人工智能赋能超大城市治理

提升民生温度

在超大城市治理方面,人工智能更是为重庆带来了新的“体验”。

俗话说“天有不测风云”,而如今,借助大数据、人工智能,重庆开始“追云望雨”。

在一体化智能化公共数据平台联通流域2800余个自动气象站、32个水文站等数据资源的基础上,通过雷达回波动态监测,“知天·沙坪坝区防汛决策指挥系统”能清晰追踪降雨回波的移动轨迹。通过不同颜色标注雨量数据,防汛预警态势一目了然。

不仅是沙坪坝区,从全市层面看,市气象局依托数智气象·四天系统,实现暴雨预警提前量达63分钟。建成了纵横贯通的预警工作体系,连通26个市级部门和682个区县部门,涵盖102万应急责任人,其中包含6.5万基层网格员,实现预警信息1分钟直达基层责任人。

基层治理千头万绪,如何提升问题反馈和解决的效能?两江新区人和街道依托数字重庆AI底座,在智治平台打造“老旧小区精细化治理”特色场景。

该场景运用17个智治平台组件、贯通21个应用,归集数据29.6万条,接入落图感知设备8.44万个,让管理更精细、群众更满意。


▲人和街道基层治理平台调度人员对墙体脱落预警进行跟踪。(受访者供图)

以电动车进楼栋这一“痛点”为例,过去从发现到处置,至少也得半小时。而今年7月,人和街道万紫山社区一居民将电动车开进楼栋,人和街道基层智治平台通过智能感知设备监测到后当即预警,智治平台调度人员立即通知万紫山社区工作人员赶往现场处理,整个过程不到10分钟。

据统计,目前人和街道隐患及事件处置效率较传统模式提升60%,推动矛盾纠纷同比下降15%,事件平均响应时间缩短至24小时,群众对问题解决的满意度提升至98%。

来源:新重庆-重庆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