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新闻资讯 行业资讯
重庆如何打造智慧交通服务体系?来看这两家渝企的实践
时间:2022-10-22 来源:2022智博会

近年来,重庆以建成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新范例为统领,以提升内畅外联互通水平为导向,致力于打造安全、便捷、高效、绿色、经济的现代化综合交通体系和智慧交通服务体系,力争形成一批能复制、可推广的先进经验和典型成果,全力为交通强国建设积累经验、当好样板。

经过努力,目前重庆的智慧交通发展得怎样?日前,由重庆市交通局主办、重庆中交通信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承办的“数字化智能化先行,赋能交通高质量发展”线上论坛举行,重庆高速公路集团有限公司(下称重庆高速公路集团)、重庆市公共交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下称重庆公交集团)相关负责人在论坛上分享了各自企业推进智慧交通建设的经验与成果,从侧面展现了重庆智慧交通建设的现状。

重庆高速公路集团:

智慧高速让交通拥堵状态在线检测率达到96%

重庆高速公路集团有限公司科技信息部总经理王荣斌在进行“山区智慧高速公路建设的思考与实践”主题分享时介绍,重庆地处山岭重丘地区,地形复杂、路况复杂,双向四车道高速公路占比90%左右,通行能力较差。加之气象条件复杂,重庆的高速公路相对容易发生事故和拥堵。针对这种情况, 重庆高速公路集团重点围绕高速公路智慧建管养一体化、智慧运营管理和智慧服务区打造、智慧高速数字底座建设等方面,积极推进智慧高速建设,缓解重庆高速公路运行“痛点”。

比如,在智慧运营管理方面,其积极探索ETC与智慧高速公路的数据融合,形成了高速公路“一张网”运营技术体系,实现了一张网收费。同时,实现了ETC+C-V2X+北斗+互联网全域数据融合;全实时在线化差异化收费,分时分车分路段分使用量差异化调节交通流量,平衡路网资源。目前,收费站正朝着虚拟化、无人化、标准化演进。

在智慧高速数字底座建设方面,该集团打造了“高速云”和大数据中心。其中,今年4月投用的重庆“高速云”,运用了中国电信的天翼云底层技术,具备技术先进、安全性高、适用性强等特点,可提供强大的算力、存储资源及高效的网络交换能力。其不仅能为重庆高速与大数据、互联网、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的深度融合提供平台级支撑,也能有效提升重庆高速路网整体安全水平、运行效率、服务质量以及公众体验感。

通过努力,重庆高速公路集团在智慧高速建设领域取得了良好的示范应用效果。目前在示范路段,在交通异常事件感知方面,其视频事件检测覆盖率由此前的10.6%提升至65.7%;形成以智能检测技术为主,人工巡查为辅的感知体系;在拥堵状态在线检测方面,以前的视频监控巡查、人工现场巡逻方式已升级为基于多源数据决策融合的交通拥堵检测方法,检测率达到96%;在拥堵态势演化分析方面,传统经验分析已被基于异常态势智能分析模型取代,实现了5-30分钟排队预测。

重庆公交集团:

数字化转型将百万公里死亡率下降至零

除了重庆高速公路集团,重庆公交集团也围绕重庆建设智慧交通体系的目标,积极探索数字化转型。

在当天的论坛上,重庆公交集团信息技术部经理兼大数据中心副主任陈希以“重庆公交数字化转型实践”为主题进行分享时透露,该集团近年来通过打造数字化基础优化系统架构、构建重庆数字公交平台、建设重庆公交数据中台、全链条安全管控、智能调度升级和精准服务支撑等举措,推进公交数字化转型。在此基础上,结合重庆山地组团城市道路特点、重庆公交线网及客流特征,并参考国内外其他城市线网分级经验,奋力打造“快、干、支、微”四级公交线网层级,构建层次分明、功能明确、结构清晰、职能互补、衔接合理的网络结构,满足市民多样化、个性化重庆公交出行需求。

其中,在数字公交平台平台方面,该集团实现了四个统一。一是统一用户信息——建立统一的用户账号体系和标准服务接口,业务系统开发不再需要新建和关注用户数据;二是统一身份认证——推行统一的用户认证授权服务,支持账号、手机号、身份证号、微信、钉钉、人脸识别等多种认证方式;三是统一基础数据——构建人、车、线、站、物等基础数据的标准接口和模型输出,避免基础数据跨业务重复建设和不一致的情况;四是统一接入标准,完成ERP、监控、调度、OA、客服APP、岗前检测等系统的一站式访问。

在精准服务支撑方面,其充分发挥数字化对提升服务效率、提高服务管理水平的支撑作用,实现了服务稽查管理的全流程线上化,优先道正点率、线路发车准点率、高峰班次完成率等考核指标计算的线上化、自动化,以及星级申请、星级评价、星级考核的线上化、自动化管理。

得益于这些举措,重庆公交集团的数字化转型取得了明显成效。譬如,在安全成效方面,其安全事故与治安事件显著下降,百万公里死亡率由2004年的0.096%下降至2021年的0;在运营成效方面,其通过优化调整公交线网,年运营里程从2013年6.05亿公里下降至2021年4.5亿公里,累计减少运营里程1.55亿公里,使得变动成本每年减少4亿余元。同时,通过对存量的优化调整,将核心区车辆资源转移至新兴区域。目前,大学城、茶园等片区区内车辆数已经超过250辆以上规模。2019-2020年,新兴客运市场实现营收1.9亿元,服务乘客2706万人次;在服务成效方面,其乘客满意度稳步上升,客服投诉量持续下降。

当天的论坛上,还有来自交通领域的多名知名专家和企业代表,围绕交通行业数字化发展、智能化需求、智能化技术、智能化应用,分享了智慧交通创新应用的成果及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