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展示 线上展厅 场馆布局 N1 北京理工大学重庆创新中心
77GHz生命检测雷达
77GHz生命检测雷达:用于车内,安装于后视镜、车顶、A\B\C柱顶部等位置,实现车内生命体呼吸、心跳体征探测雷达。该雷达具备生命体信号精确识别、多目标体征信号同时探测;并可灵活配置探测区域,实现探测区域外虚警免疫
77GHz角雷达
77GHz角雷达:是一款应用于BSD/LCA/RCTA/DOW /RCW辅助驾驶功能等应用,安装在车辆后角(保险杠等)塑料盖后面。此雷达可实现±75°FoV、82m范围内目标高精度探测,满足ISO17387标准,支持在线自动标定、遮挡检测、总线唤醒等功能。
TSMR300远距交通毫米波雷达
TSMR300远距交通毫米波雷达:是一款高频高性能交通状态精准感知路侧传感器,纵向探测距离可覆盖350m,满足双向10车道大场景目标检测,该雷达可同时检测和跟踪512个目标,实时输出各个目标的位置、速度和类型等信息,近远端目标定位精度均可达±0.2m。该雷达具有多目标检测、车型识别、流密速统计、全域事件检测等功能。通过多雷达组网联动可对同一目标持续追踪定位,实现全域ID唯一 。
TSMR1000超距交通毫米波雷达
TSMR1000超距交通毫米波雷达:是一款高频高性能交通状态精准感知路侧传感器,纵向探测距离可覆盖1000m,满足双向10车道大场景目标检测,该雷达可同时检测和跟踪1024个目标, 实时输出各个目标的位置、速度和类型等信息,近远端目标定位精度均可达±0.2m。该雷达具有多目标检测、车型识别、流密速统计、全域事件检测等功能。通过多雷达组网联动可对同一目标持续追踪定位,实现全域ID唯一。 TSMR1000超距交通毫米波雷达适用于高速公路车路协同、自动驾驶、绿色高速、智慧高速管理等应用场景,赋能智慧高速新基建。
智能网联雷视融合一体机RVC122
智能网联雷视融合一体机RVC122:是一款融合雷达和视觉传感数据的智能交通环境感知设备,面向交通流量采集、交通管控、车路协同、智慧高速等多个方向,可提供道路交通多目标智能检测与识别、交通流量统计、交通事件检测、违法抓拍等功能,是一款高精度、高可靠的交通多源融合感知设备,适用于城市道路交叉口环境感知、高速公路环境感知、园区道路环境感知和其他特殊交通场景。
陆空两栖机器人
陆空两栖机器人:是针对室内封闭场景创新研发的一款涵道与履带复合式陆空两栖机器人。整机采用动力部件与承载部件高度融合、设备与载荷高度集成,可实现高密度存储与快速部署。机器人配备陆空一体增稳控制器、人机混合智能控制中心以及多源传感系统,可通过自主或遥控等多种模式对封闭环境内的信息进行实时采集与传输。国内首创涵道式结构可大幅提高整机飞行的安全性与环境适应能力,自主研发的高品质涵道螺旋桨、陆空一体化增稳控制软件、人机混合智能控制系统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通过搭载可见光、热红外、气体检测等载荷,能够在消防应急、军警侦察、地下管廊巡检等领域广泛应用。
全自动三维切片成像设备
全自动三维切片成像设备:是一种用于快速获取材料真实3D组织结构的设备。通过集成计算机控制对材料进行精密研磨、抛光、清洗腐蚀及拍摄成像,实现样品自动逐层切片成像并三维重构,从而获得材料真实三维微观组织结构。该设备属于国内首创,打破了日美垄断与技术封锁,可广泛应用于各种材料的三维组织结构表征与分析、产品缺陷检测、失效分析、集成电路芯片分析等场景。辅助构建材料工艺-组织-性能数据库,并结合机器学习可实现材料性能预测与设计。同时可组建实时在线检测分析控制平台,实现材料组织性能在线监控。该设备具有分辨率高、成本低、操作简便等优势,可为国内航空航天、军工兵器、车辆、芯片等多种领域提供重要技术支撑。
新能源汽车大数据平台
新能源汽车大数据平台:针对新能源汽车产品同质化竞争严重、营销费用高的痛点,北京理工大学重庆创新中心依托全量新能源汽车运行数据、车系静态数据以及覆盖全国的地理空间数据,构建新能源汽车市场营销业务洞察、推荐和预测模型,研发数字化营销产品。本产品锚定营销转化漏斗主脉络,帮助车企在车辆城市投放、门店选址、广告选址、用户圈选、营销效果评价等方面进行策略制定和优化,最终目标让车企更好的卖车,提升细分市场占有率,产品具有城市地域覆盖广、数据更新频率高、指标分析维度多的特点。
高比容量无钴富锂材料及电池
高比容量无钴富锂材料及电池:开发的高比容量无钴富锂材料具有高放电容量(超过300mAh/g)、高首周库伦效率(87%)、高百周容量保持率(0.2C下96.2%,0.5C下95.1%)等特点,在业内处于领先水平。其满足动力电池及3C产品用电池对高容量、高倍率、高安全性的需求,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和经济效益。
高比容量单晶高镍材料及电池
高比容量单晶高镍材料及电池:开发的微米级单晶高镍材料具有放电容量高(超过215mAh/g)、压实密度大(达3.6g/cm3以上)、循环稳定性好、热稳定性优异等特点,其循环寿命上千次,具有综合性能高和低成本的双重优势,对提高动力电池体积能量密度、循环寿命及安全性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高比容量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及电池
高比容量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及电池:开发的氧化物正极材料具有高比能量、高循环稳定性的特点,用于制备的钠离子氧化物电池,能量密度超过140Wh/kg,在Ah级单体电池中实现超过上千周的长循环,在业内处于领先水平,是钠离子电池规模化商业化的最佳推动者,将会在钠电储能、动力电池等领域发挥巨大作用。
退役锂电池高净化回收设备及技术
退役锂电池高净化回收设备及技术:自主开发的成套系列装备,完成退役锂电池深度放电、安全释放、精确拆解、芯卷分选、极片热处理、黑粉分离回收等工作,实现电池高净度回收和无形组分的无害化处置。回收的高净度三元黑粉,利用高效浸出装备实现完全的浸出,可直接生成三元前驱体;回收的高净度磷酸铁锂黑粉,通过氧化脱锂和碳热还原再生直接制成磷酸铁锂。技术优势:(1)阶梯式深度放电,放电更彻底,过程无壳体腐蚀和电解液泄露问题;(2)低温惰性氛围安全释放,实现了电解液的回收,降低拆解环节安全风险;(3)高精度拆解、智能分选,构件回收净度高,无杂质;(4)分子级高湍度浸出技术,酸碱消耗大幅降低;(5)全系统密封操作,无泄漏,更环保;(6)系统撬装化,回收作业更简单。
长循环寿命天然石墨负极材料及电池
长循环寿命天然石墨负极材料及电池:开发的天然石墨负极材料具有首周库伦效率高(91%)、循环稳定性好(软包电池3C循环1000圈,容量保持率96%)以及倍率性能优异等特点。该材料经天然石墨低温瓷覆改性制备,兼具低成本、长寿命的优势,在行业内处于领先水平。该材料对提高天然石墨负极市场占有率,降低动力电池生产成本以及提高电池循环寿命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氢气浓度传感器
氢气浓度传感器:采用催化燃烧式原理制备,传感器具有响应速度快,稳定性好,气体选择性强,结构紧凑,体积小,功耗低等特点,可应用于氢燃料电池汽车和加氢站等氢气泄漏检测,并及时触发报警。
案例展示

临沂智慧路口监测系统项目

亮点:“点-线-面” 建设智慧路网、路口全息精准感知、人车路全面协同式信控,,赋能智慧交管;

突破:根据交叉口车流量速度、密度等动态优化控制红绿灯秒数,降低路口的“绿损”时间;

价值:提高红绿灯的智能化水平和交叉口通行效率,提升市民出行效率和交通管理效能;

单路口每年累计的直接经济效益是40.6万元,同时减少146碳排放(基于临沂某试点路口数据)。

国汽智联亦庄基地自主泊车(AVP)示范项目

亮点:覆盖地上、地下停车场景;基于高精地图的多车全局路径协同规划、全场感知融合、安全监控等与车辆自动驾驶相关的强实时、高可靠服务,支持AVP团体标准建设;

价值:可复制、标准化的车-场协同技术方案,推进L4级自动驾驶商业化落地。

宁波全息路口项目

亮点:城市交通拥路口信控优化,拥堵治理;数字孪生智慧交通运行监测,全息路口应用;

价值:增强交通路口管控,保障路口通行安全、提升通行效率,优化出行服务能力。

北理工国防科技园智能网联示范项目

亮点:多场景车路协同自动驾驶示范应用项目,可演示V2X十余种场景,云-边-端闭环;

价值:产品研发和系统建设试验基地,为智能网联示范应用提供技术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