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展示 线上展厅 场馆布局 N2 交开投集团 重庆市铁路(集团)有限公司
重庆江跳线双流制车辆
重庆江跳线双流制车辆以既有成熟As型车为技术基础,其中车体、前端、车钩、贯通道、内装、辅助、照明、客室电气、乘客信息等部位参考最新重庆As型车技术方案;转向架、牵引、高压、制动、网络、车门、空调等系统在原有基础上进行适应性改进,以满足高速度等级的要求。以国内首列双流制市域A型车为技术支撑,借鉴双流制市域A型车平台的交直流切换的系统基本原理和部分部件,并对交直流转换失败后的故障和救援工况进行论证,提出具体解决方案。重庆江跳线双流制车辆具有以下特点:①搭载交流和直流两种供电制式;②不停车、不降弓、全自动交直流切换;③互联互通、贯通运营;④安全可靠,智能先进,舒适环保。1:10车辆模型场地长10米,宽1米,承重100公斤
重庆江跳线城轨车辆智能巡检机器人系统
重庆江跳线城轨车辆智能巡检机器人系统(实物)及城轨车辆智能列检综合检测系统已运用于重庆江跳线现场运用。系统采用智能机器人技术、SLAM自主导航技术、多自由度柔性协作机械臂控制技术、高清光学成像技术、平行结构光三维成像技术、图像模式识别技术、AI深度学习算法等前沿技术,对车底列检关键检修点进行精确成像,智能判断车底关键部件异常状态。 现场需要提供机器人的演示场地,大概面积为3个平方,长宽高:2米*1.5米*3米;在展台附近具有AC220V充电电源。称重400公斤
城轨快线BIM模型体验台
VR模型展示,城轨快线BIM模型体验台,场地2.5平方米;体验车站内部结构虚拟现实模型;
其他展示

为搭建“四网融合”的桥梁和纽带,构建层次清晰、功能明确、布局合理的多层次轨道交通网络,在重庆市委、市政府和市国资委的坚强领导下,和市级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重庆交通开投铁路集团全面对接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因多层次轨道交通规划、重庆市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以及重庆市综合交通运输“十四五”规划、重庆市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十四五”规划等战略规划,及时优化调整集团“十四五”发展规划,超前谋划、主动作为,立足网络化建设、智能化运营、多元化经营“三位一体”发展格局,提前规划和布局构建“市域(郊)铁路+城轨快线”的一体化都市快线网络体系,即联通中心城区的“两纵两横"4条、260公里城轨,快线和辑射主城新区的“一环十射"11条、1161公里市域(郊)铁路,开展了多元化投融资模式探索,发布了国内首套快线标准体系和双流制技术规范,打造了基于BIM技术的数字化建管平台,夯实了集团高质量发展基础,助推都市快线事业驶入“快车道",迈上了做大做强、再创辉煌的新起点。

BIM(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技术是基于三维建筑模型的信息集成和管理技术,可实现轨道交通工程建设各阶段工程对象的信息化及可视化管理,实现了二维图纸向三维模型的转化,减少工程变更,提高工程可预见性,同时将设计、施工阶段信息无缝利用于运维管理,提升工程全寿命周期的管理水平,保证工期,降低成本,减少浪费,达到资产运营的效益最大化。

2018年4月起,市铁路集团主要领导亲自部署亲自谋划,探索开展基于BIM的数字化建设管理应用。以“统一领导、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资源、统一管理”的技术政策,遵循“先进、成熟、经济、适用、可靠”的技术标准来,制定了以运营为目标、基于BIM的快线网络全生命周期数字化建管规划,编制并发布BIM技术应用标准和设备支撑标准,加强对项目进度、投资、安全、质量等多方面的数字化动态管理,建立快线BIM+建管应用协同中心,汇聚各参加单位力量,全方位推动基于BIM的可视化项目管理、基于GIS技术的征地拆迁和管线迁改信息化管理、基于智慧工地建设的安全管控平台的应用推广,不断提高都市快线建设质量和管理水平,致力于探寻项目全生命周期BIM应用+企业信息化+GIS(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路径。

双流制车模模型的展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