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展示 线上展厅 场馆布局 N2 重庆市住房和城乡建设技术发展中心 中冶赛迪集团有限公司
“轻”系列产品视频
“轻”系列产品视频:基于数字化的时代背景下,中冶赛迪创新研发打造了一批有行业影响力的智能建造“轻”系列平台,为工程建设行业智能建造提供了“赛迪方案”。本片选取五大特色产品进行展现,通过讲述中冶赛迪轻系列五大产品板块的内容,展示出中冶赛迪如何助力智能建造的发展。
赛迪“轻呈”
赛迪“轻呈”数字化交付平台集成设计、采购、施工阶段的数据,形成数字资产,为数字工程建设提供基础数据,使数字化设计成果服务于智慧城市和智能工厂。
“轻链”平台
“轻链”平台将中冶赛迪几十年工程建设管理经验与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网、GIS+BIM等数字技术深度融合,将数字技术与项目代建、全过程咨询、项目管理、工程监理、造价咨询等业务深度融合,实现工程实体数字化、生产要素数字化、管理行为数字化,将管理经验转化为数据融入平台,从平台大数据中提炼领域知识,做到了打通项目全过程、链接项目参建方,让单个项目“看得清、管得住、控得好”,让建设单位(尤其以政府平台公司为代表)对项目集的管理实现“项目集、业务流、数据仓”。
案例展示

团结湖会展中心项目全过程参数化设计与智能建造展示,包含从方案前期的场地分析到体量概念生成,形体设计逻辑到幕墙整体优化及细部深化;屋面及立面幕墙单双曲平板化优化和幕墙倾斜角控制、嵌板模数化归类减少构件种类从而降低成本,自动化生成各类幕墙嵌板编号、空间坐标定位点及翘曲信息用于下料并实时检测查询信息,自动生成幕墙龙骨;前期介入结构悬挑控制优化和屋面结构模型生成,结合施工图数据对各项门窗、百叶窗、结构体系及室内墙体等直接以数据的方式对接到BIM信息模型,整个全过程以参数化数字化的形式联动,结合后期硬件设施可以实现全过程建造监测追踪;以参数化、智能化为核心实现从方案到落地实施的全过程正向设计。

人工智能创新中心位于重庆市高新区西永微电子产业园区重庆惠普产业园内,项目建设总用地面积(含一、二、三期)约为9万余平方米 ,总建筑面积约14.4万平方米。其中,本期新建建筑面积约为3868平方米,包含数据中心、辅助用房、开关站及其附属设施建设。建设方案将采用“模块化预制机房+钢结构+土建”三位一体的混合建设方式,将人工智能创新中心塑造建设成高智能、低消耗的绿色化数据园区,推动重庆地区数字经济健康发展。建筑主体采用预制模块化机房进行建设,所有模块工厂预制生产,整体联调,实现与土建施工并行开展。现场采用乐高式拼装快速搭建,整体工期相比传统土建方案缩短50%以上,且施工过程无三废,建筑体可回收,满足绿色低碳建设要求。同时,本项目还采用集成高效一体化电力模块、智能锂电等先进节能产品/技术,通过全流程数字化实现工程产品化、产品模块化、模块智能化,支持建筑+机电一体化扩容,满足集中式智能运营、数据中心全生命周期管理的运营管理需求。

科学中心一期项目作为重庆市首次应用混凝土预制空心柱、大规模使用大跨度预应力空心板的装配式建筑项目,中冶赛迪整合自主研发的“轻”系列产品,搭建智慧建造管控体系,通过“数字化设计管控、数字化项目管控、数字化现场管控、数字化运营管控”大框架体系,加强项目建设的全局性管控、整体性推进、精细化管理,以体系性的数字技术平台支撑项目高质量建设。从设计起始之初,系统配置了集成“轻项管、轻协同、轻校审、轻工具、大数据平台”等五大板块、100多项技术模块的数字化正向协同设计平台,为工程设计过程提供应用工具,以保障“源头”设计的高效、可控及交付。以设计施工一体化作为目标,通过设计模型的无缝传递,助力管线综合实施落地、工艺工法质量管理、精装修应用及PC构件全过程跟踪管控。同时,以数字化项目管理平台保证EPC项目的精细化管理。融合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BIM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将“互联网+工程建设”跨界融合,并结合项目建设特色打造“轻筑”智慧建设云平台。实现全生命周期智慧建设,从人脸识别考勤、人员定位、AI识别、环境监测、视频监控、特种设备监控、安全监控等各个方面进行智慧化管理,以数字化技术确保了项目建设过程的高效和安全。运营阶段,通过对装配式关键结构构件的应力应变、现场气象条件、结构变形和沉降变化等进行监测,实时保障项目的智慧运营管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