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新闻资讯行业资讯

天气“捉摸不透”?智慧气象系统让农业不用“靠天吃饭”

时间:2020-10-23 来源:华龙网

重庆市气象局,“2020·指尖城市”网络主题活动交流座谈会。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10月22日22时讯(记者 李华侨)在农业里有这样一句话:“靠天吃饭”,因为“变幻莫测”的天气,经常让农民种植的庄稼“颗粒无收”。但现在好了,在重庆,随着地方智慧气象建设不断完善,风雨雷电的丰富变化再也不会“捉摸不透”,相关数据还能服务于水利、农业、生态、交通、电力等多个行业,为地方经济发展赋能。

风雨雷电不再“捉摸不透”

据介绍,自2018年起,重庆市气象局智慧气象建设进入快车道,该局利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成功建设以智能探测“天枢”系统、智能预报“天资”系统、智慧服务“知天”系统、智慧防灾“御天”系统为核心的智慧气象“四天”系统。

“天上气象变化有卫星监测,地面雷达则相当于‘千里眼’,能够识别天象,掌握天气实况。”重庆市气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通过对接8颗观测卫星、自建4部多普勒雷达和2000多个地面气象观测站,再辅以百度智能云大存储、高算力、稳定的基础设施,目前重庆气象部门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基于物联网的智能探测“天枢”系统。得益于该系统,重庆气象部门能够完成海量数据采集并进行分析处理,为实况监测和天气预报预警等业务服务提供有力的底层支撑。

“未来0—2小时内酉阳将有短时强降水、雷电。”“天枢”系统及时监测后,实现灾害天气“及时监测、及时预警、及时告知”的“天资”智能预报系统便登场了,可让市民第一时间知道天气变化动态。数据显示,今年1月至9月,天资·智能气候预测业务系统的降水预测准确率为81.2%,全国排名第一;气温预测准确率81.2%,预测技巧全国排名第一。

每年入夏后,重庆进入汛期,气象灾害及其次生灾害带来的损失牵动人心。智慧气象“四天”系统在防灾减灾中的作用不容小觑。

重庆市气象局提供的数据显示,今年以来,该市通过“御天·智能预警信息发布系统”发布灾害性天气预警1204期,气象灾害预警信号2863期,强对流天气警报2826次,雨情信息2621次,有力支撑了气象灾害的防范应对。同时,各级各部门通过“御天·智能预警信息发布系统”发布预警和应急处置信息14.5万余条,累计发送5.1亿人次。

重庆市气象局,工作人员讲解智慧气象系统。

大数据助力优质稻扶贫

农业气候区划是气象大数据应用的重要领域。据了解,基于数十年来累积的气象观测数据和农作物生育观测、农业气象灾害等农业气象大数据分析,我市编制了重庆市精细化农业气候区划图集。

酉阳县浪坪乡地处渝东南武陵山区,是我市18个深度贫困乡镇之一。重庆市气象部门通过对农业气象大数据分析,结合浪坪乡实地调查,开展了优质稻种植气候区划布局,在浪坪乡建立优质稻示范基地,通过高产优质栽培配套技术的推广应用,将“良候”“良种”“良法”有机结合,并对优质稻生育全程开展精细化农业气象服务,开展了优质气候品牌认证与溯源。

2018年-2020年优质稻亩产分别为594.2公斤、678.4公斤、666.7公斤,与当地传统种植水稻相比,增产优质稻118.8万公斤,稻谷价格从2.6~2.8元/公斤提高到4.2~5.4元/公斤,新增经济效益超1000万元。

2020年6-7月,我市降水量普遍偏多、暴雨洪涝频发。期间,通过智慧气象为农服务系统发布8期关于暴雨洪涝、连阴雨、阴雨寡照的“农业气象灾害预警”和土壤墒情监测产品,提醒农户采取措施减轻不利天气影响,开展农业生产服务。

据悉,市区县两级气象局农业气象业务人员以及农户通过系统分享农情、灾情,及时掌握天气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情况,形成“2020年6月以来天气气候对大春生产的影响及对策建设”的气象服务材料,为相关部门做好决策服务提供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