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陆军军医大学西南医院神经外科主任冯华介绍,脑血管病根据发病机制,主要分为缺血性和出血性卒中,而缺血性卒中占了卒中的三分之二。“如果缺血性卒中能够在发病4.5小时内进行积极的静脉溶栓,就可实现梗塞血管再通。”
由于路途以及患者的习惯等原因,我国仅有21.5%的缺血性座中患者在发病后3小时内入院,而仅有2.4%的患者接受了溶栓治疗。如果能够把筛查和溶栓治疗放在救护车到达后的环节,就能够大大提高存活率。”冯华说。
医院和大学合作 联合研发出移动核磁共振“救护车”
为此,陆军军医大学附属西南医院与重庆大学,在国家973计划的支持下,联合研发了基于永磁体的超低场磁共振颅脑成像系统。“在完全满足筛卒中类型等的情况下,我们的设备重量仅为500公斤,而医院的核磁共振设备有十吨以上。我们的造价也远低于目前市场的的卒中CT救护车。”重庆大学教授何为称。
目前这一系统已经进行了近百例的临床前试验,“效果和CT诊断结论达到了100%的相同。因为设备重量大大减轻,与之配套的设备也要全部重新设备。现在我们已经拿到十项发明专利,并获得了中华医学科技奖二等奖。”何为告诉记者。
此次亮相智博会,“我们也是在寻找合作方,以加快这款由我们自主研发的移动核磁共振’救护车’进行临床测式甚至量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