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象工业
美的工业园中央空调基地落成
格罗夫氢能汽车
成立一年多来,中国智谷(重庆)科技园(下称“中国智谷”)发展势头迅猛。伴随其基础设施和产业集群的不断完善,知名度、美誉度、影响力的不断提升,众多优质企业、重点项目纷至沓来,在此落地生根,开枝散叶,助力这座智慧之城加速崛起。
到2020年底,中国智谷将实现制造产业集群化发展、数据智能平台优势集聚、智能研发资源充分汇聚,落地国家级研发机构10家以上,汇聚世界500强和全国500强企业10家以上,建设成为全市领先、西部知名的一流园区。
到2025年底,中国智谷将建成高端人才荟萃、创新创业活跃、产业集群发达、新兴业态兴旺、辐射效应强大的全国一流园区,产业总规模突破2000亿元,成为重庆建设西部创新中心的重要支撑极。
美的制冷
8年长成百亿级企业
从重庆美的制冷有限公司(下称“美的制冷”)传来消息,今年1-7月,该公司家用空调产量达309万套,同比增长33%;实现产值61亿元,同比增长97%;实际缴纳增值税和企业所得税3.7亿元,为去年同期的4.6倍,已经达到去年全年总额的2.5倍。同时,智能空调占比大幅增高,产品结构进一步优化,产品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显著提升,有望在今年跨入百亿级企业。
美的制冷由美的集团于2011年5月投资成立,致力于家用型定频、变频空调器整机、零部件的生产以及IPM(变频智能功率模块)封装、测试,是美的空调在西南地区的唯一制造商。其中,IPM是国内美的32个基地中唯一一个制造IPM模块的厂商,是全国第一条全自动封测线。
作为龙头企业,美的制冷的带动作用也十分明显。今年上半年,带动区内8家配套企业产值实现50%以上增长,最高的达到3倍以上。
“取得这些成绩,得益于经开区的扶持与帮助!”美的制冷相关负责人表示,近年来,重庆经开区务实服务民营企业,不断优化营商环境,为辖区企业加速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服务和坚强的保障。
在对美的制冷的扶持上,重庆经开区经济发展局主动作为、靠前服务,成立服务专班,与企业长期保持良好沟通,高效帮助企业解决一系列遗留问题以及生产经营中的具体问题和困难。
精准高效的服务、良好的生产经营保障和有针对性的扶持政策,促进了美的制冷的快速发展。2017年、2018年产值分别实现74%、42%的高增长,家用空调年产能由2016年126万台快速增长到2018年的355万台,产销两旺,步入了高质量发展的快车道。
重庆经开区良好的政企沟通和营商环境得到了美的集团的充分认同。美的集团明确加大对美的制冷的投入和资源倾斜,并与重庆经开区达成提质扩能及产销一体化项目投资协议。新增10亿元投资,增加高附加值的柜机、智能机产品型号和生产配额,全力助推美的制冷实现当年业绩翻番,突破百亿大关,未来持续做大做强,力争200亿规模。
飞象工业
开启传统制造业智能之门
在中国智谷飞象工业互联网创新中心,一座真正的“智能工厂”正在有条不紊地生产运行。车间里,绿色小巧的自动导引车游走在各个生产环节,将仓储、生产、质检、物流等各个环节和设备全部通过工业级互联网相联接。这个由重庆飞象工业互联网公司特意打造的展示厅,旨在为重庆的传统制造业开启一扇“智能”之门。
重庆工业发展历史悠久,具备全球最大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和国内最大汽车产业集群,在装备制造、综合化工、材料、能源和消费品制造等行业和领域都形成了千亿级产业集群。
随着时代的发展,重庆制造业的智能化水平凸显出薄弱环节,亟待转型升级。实现自动化、智能化,让企业降本增效,成为发展必然。去年,我市出台《关于深化互联网+先进制造业发展工业互联网的实施方案》,为工业互联网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政策与环境保障。
从政府层面、企业层面都迫切希望企业智能化转型升级,飞象工业互联网平台应运而生,正当其时。
飞象工业互联网平台由工信部赛迪研究院、阿里云计算有限公司与南岸区政府共同建立,它以工业互联网为技术核心,平台结合生态,提供跨行业跨领域的一站式智能制造解决方案。这个名字,寓意着让重如大象的工业企业重新起飞。
去年8月举行的“2018云栖大会·重庆峰会”上,出席飞象工业互联网平台发布仪式的阿里云IoT总经理库伟提出了飞象平台帮助企业实现智能制造的三个定位:不是对制造业传统的否定,是对现有能力的优化提升;不是大企业的专项设施,是中小企业的普惠智造;不是简单的生产设备互联,是工业物联网+互联网。
这三个定位很好地诠释了飞象工业互联网平台的使命,即为制造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量身打造智能化制造升级转型方案。
飞象平台计划在3年内,接入100万工业设备。5年内将助力重庆4000家制造企业实现“智造”,打造工业互联网的“重庆标准”。
格罗夫
打造氢能汽车时代领军企业
我市是国内重要的汽车产业基地。氢能是汽车未来的重要能源来源,也是新能源汽车的终极方向。
格罗夫氢能汽车公司(下称“格罗夫”)在全球氢能汽车产业处在培育和导入的关键时期,坚持氢能化、轻量化、智能化,面向全球开放式系统集成创新、全新正向开发具有独立自主知识产权的氢能乘用车, 致力于打造氢能汽车时代全球领军企业。
位于中国智谷的格罗夫重庆试制试验基地,具备年产300台氢能汽车的试制能力。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氢能汽车试制试验线,能为产品批量生产做充分验证,产线可以根据不同产能进行复制和升级,满足不同产品混流生产,适应格罗夫多平台多车型开发。
格罗夫相关负责人表示,在重庆布局,不仅有利于带动西南地区汽车产业发展步伐,加快产业升级,而且也将进一步刺激汽车消费需求,推动区域经济创新发展。
4月13日,格罗夫氢能汽车公司高端SUV在重庆试制试验线上下线。这款在经典中透着现代科技的高端氢能SUV,氢能动力洁净环保,行驶过程中只排放水,超低能耗;最大续航1200公里,全尺寸,采用承载式全碳纤维车身,实现了极致的轻量化水平;首创双大屏设计,兼顾主驾安全和副驾娱乐性,彰显格罗夫尊重用户的品牌属性。
作为国内唯一一家独立创新发展的氢能乘用车企业,这意味着蓄势已久的格罗夫氢能汽车公司已迈出了在全国布局坚实的首步。
到2020年,格罗夫重庆项目将形成万辆级批量生产销售能力。格罗夫将联合欧洲合作伙伴设计、联合管理先进高效的工厂,通过现代化的生产制造管理、国际化的质量保证体系,确保每一款产品都有卓越的工艺水准。
两年内,格罗夫将在重庆投放两个车型,开展产品验证与生产制造工作。今年,公司拟生产200台氢能源车,2020年将量产10000台,主要用于共享汽车等公共交通工具。重庆市民将有机会率先体验氢能源车的魅力。
紫光软件
当好城市安全的“智护者”
近日,由紫光软件系统有限公司投资1亿元的重庆紫光软件有限公司(下称“重庆紫软”)正式入驻重庆智谷智能创新产业园。这是紫光助力重庆打造千亿级智能安防经济生态圈的重要一步。
在今年3月的重庆国际马拉松赛事上,已经出现了重庆紫软的身影。作为安保技术保障单位,重庆紫软专门开发了马拉松赛事安保防控界面,设计了严密的保障方案,部署了AR防控体系,安排了视频平台深度巡检,新建了百余个关键镜头,保障了大赛的顺利完成。
重庆紫软将城市智能安防系统的建设作为主要业务板块,通过人工智能技术结合大数据的深层应用,提供智慧城市安防系统的顶层设计和开发应用。
以落地在南岸区的雪亮工程为例,重庆紫软提供了一体化的信息服务和运维服务,包括基于各类视频资源和数据资源的社会视频资源接入管理、大数据综合深度分析、车辆识别智能分析、超融合实景指挥系统、区域治安智能防控应用等10项后端平台服务,以及包括公共区域镜头、交通卡口等在内的5项前端图像信息服务,进一步提升了南岸区治安防控整体效能,让城市更智能,让生活更安全。
未来,紫光将充分发挥在芯片、紫光云、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安防核心设备等领域的技术优势,打造安防领域的数字大脑,通过“建、管、用、维”一体化的智能安防解决方案的开发和IT服务,为全国的公共安全构筑坚实的智能防控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