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 展会新闻

新闻中心

陈光宇: “智能+”为全市建筑业升级赋能

发布:人民网重庆 时间:2019-08-27 12:15:10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建设数字中国。当前,信息化、大数据、数字经济……一个个高频词正勾画出数字中国建设的宏伟图景。随着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与行业融合的加深,如何让“智能+”为全市建筑业赋能,推动建筑业向数字化转型,形成高质量发展新动能,成为了我市建设部门需要思考的课题。

信息化浪潮下,我市是如何推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智能技术与城市建筑深度融合,形成高质量发展新动能?智能建造又给城市品质带来怎样的提升,让生活更美好?近日,人民网重庆频道、重庆发布记者采访了市住房城乡建委党组成员、副主任陈光宇。

  推动全市建筑业数字化转型成效初显

“从‘建造’走向‘智造’是建筑业发展的大势所趋,数字化转型是推动全市建筑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陈光宇说,近年来,市住房城乡建委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重庆提出的“两点”定位、“两地”“两高”目标、发挥“三个作用”,以“智慧住建”为抓手,加快实施以大数据智能化为引领的创新驱动发展行动计划,通过推广应用BIM技术项目、积极打造智慧工地和智慧小区,大力推进建筑产业现代化,促进建筑业数字化转型,取得了初步成效。

在落实“云长制”工作方面,智慧住建云平台已建成投入使用,业务系统已完成迁移90%以上。数据中心建设已实现所有数据资源全过程、全属性采集,所有数据资源“一个通道”进出。

在推进智能建造方面,智能建造监管平台建设预计9月建成,建成后将实现业务及数据的关联和融合,实现工程建造监管数字化全覆盖。另一边,重庆市BIM项目管理平台已经通过专家评审,即将部署上线。今年以来,已有315个采用BIM设计的项目通过审查,启动了700个智慧工地项目,实现人员实名制、扬尘噪声监测、施工安全监控、工程质量检测监管等智能化应用。陈光宇告诉记者,今年9月起,我市还将试点对工程项目现场管理人员电子身份、电子签名和参建企业电子签章进行认证。

在推进行业治理信息化方面,全市共192家混凝土企业的基本信息、人员信息、设备信息以及混凝土生产数据纳入在线实时监管,全市工程质量检测报告实现了二维码溯源,对1万余台起重机械数据实现了动态管理。同时还建立了“市域全范围、主体全方位、项目全过程”的勘察质量管理制度。

  助推城市品质提升 为生活装上“智慧大脑”

智能建造是工程建造全过程各环节的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是数字化的新型建造方式。陈光宇告诉记者,实施智能建造能提升建造品质,是建筑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手段,也是贯彻落实绿色发展创新发展的重要举措,“可以让老百姓在城市品质提升中,收获更多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最直接的感受就是房屋建筑建造品质的提升。陈光宇说,我们把大数据智能化作为推动行业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的突破口,以实施智能建造、智能制造、智能运维、智能管理为统领,以实现住房城乡建设全过程各环节数字化应用为抓手,不断提升行业治理能力,引领建筑产业现代化,保障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提高城市建筑建造品质,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新修的楼房品质提升了,那传统小区的居民如何提升居住的幸福感呢?陈光宇说,智慧小区建设就好比给小区装上了一个智慧“大脑”,这个“大脑”可以系统解决传统小区基础设施落后、物业管理粗放、智能化程度低等问题。例如智慧小区建设管理平台,可以为智慧小区建设与管理提供重要支撑。智能物业管理平台集成了智慧安防、智慧停车、智慧家居、智慧物管、智慧医疗等功能,实现了小区邻里、物管、商户、社区街道等各主体间的信息融合,打通了小区服务的“最后100米”。

居住品质提高了,办事也更便捷了。陈光宇告诉记者,在推进审批事项和政务服务的标准化、信息化后,所有审批事项都能网上运行,审批效率提速50%;所有执法事项也都实现了网上流转,纳入权力清单的公共服务事项超过80%都能在网上办理。“全市近150万一线人员岗位证书和技能证书全部实现电子化,办理证书从以前的‘跑三次’完全转变成了‘零跑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