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商圈热度仅次于北上广,热力指数前十名的重庆商圈中,解放碑、观音桥是最受游客欢迎的打卡地。”27日上午,在重庆举行的2019智博会上,国家信息中心大数据发展部王建东发布了“2019中国居民消费大数据指数”。
该大数据指数以“规模-结构-环境-热点”为主线的居民消费形势分析“四元”模型,且“四元”模型中的每个元素,均可拆解为多个指数化产品,从不同维度反映消费形势。
消费规模:重庆商圈热度仅次于北上广
关于线上消费,利用电商订单数据计算我国城镇和农村居民线上消费规模,显示城镇各类电子商务的商品月均订单总额均有所下降,服装和日用品的价格基本上保持平稳。农村情况与城镇相似,但总体规模,特别是商品销量落后城镇一个数量级。
“我们做了一个城市商圈分析,重庆市线下消费能力非常强在全国目前仅次于北上广三个城市,排在全国第四。”建东介绍,关于线下消费,利用手机信令数据计算重点城市商圈热力指数,显示:重庆商圈热度仅次于北上广,线下消费吸引力强;热力指数前十名的重庆商圈中,解放碑、观音桥是最受游客欢迎的打卡地。与此同时,从消费环境看, 2019年上半年的市场形势的报告显示,整个上半年,各个省市的消费数据,重庆市排名第八位,在全国是比较靠前的位置。
消费结构:教育文化和娱乐类居首位
基于电商平台数据研发消费升级指数,指数值越大,代表人们在细分品类中更多地购买较贵的商品。分析2018年6月以来消费升级指数发现:
教育文化和娱乐类居首位,与去年衣着类商品引领升级的消费结构不同,老百姓正在从吃饭、穿衣等基础需求向高品质生活、高品质消费转变;
交通与通信和食品烟酒类指数稳步上升,衣着和医疗保健类出现降级。
消费环境:消费维权难仍是消费者最大困扰
基于互联网舆情分析平台,计算网民消费满意度评价指数,发现:
今年二季度网民正面评价较一季度有明显回升,总体上涨了1.73个百分点。但随着消费问题事件的曝光度逐步提高,民众受舆论媒体的影响加大,上半年消费环境的评价普遍低于往年同期;
从消费环节来看,消费维权难仍然是消费者的最大困扰。
消费热点:北京、上海、重庆更受外地人青睐
通过热点事件热点话题声量检测,筛选出2019上半年十大消费侵权事件,滥用“7天无理由退货”、西安利之星事件最受关注,商品质量、消费维权、个人信息保护是网民最为关注的问题,微博是热点事件的主要传播渠道。
国家信息中心和联通智慧足迹、新一线合作,针对9个重点城市,以手机信令数据为主研究城市夜间消费活跃度、城市外来人口消费包容度。“目前重庆市的夜经济的活跃度排全国第三,仅次于沈阳和武汉,这个处在非常领先的位置。” 王建东介绍。
新闻多一点
重庆核心商圈半径 可实现步行20分钟覆盖
发布会上,国家信息中心还以重庆市为样板,向大家展示国家信息中心与时空大数据服务商极海共同制作的部分城市消费大数据产品。
根据调查分析,重庆市人口密度呈现以中心城区为核心、边缘递减趋势。从人口流动情况来看,中心城区为人口输入型区域,而周边区县大多为输出型。
在分析重庆各商家平均消费、消费人次、区域内商业聚集情况中,将全市核心商圈划分为5个等级,分析核心商圈的空间特征。
如基于交通路网和拥堵数据,计算商圈通行拥堵指数,发现核心商圈的平均步行通行时间少于20分钟,即步行20分钟可覆盖商圈;分析商圈内不同的消费场所空间关联特征,发现瑞幸咖啡和星巴克咖啡在核心商圈总是相伴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