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江津区大力实施以大数据智能化为引领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在强化大数据智能化产业招商引资的同时,加快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发展,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不断壮大智能产业,加快发展数字经济,着力构建创新生态,力争形成新动能,促进“江津制造”加快向“江津智造”转变,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和提质增效。
搭建服务平台 大数据智能化产业加快发展
在搭建技术服务平台上,江津区政府积极牵线搭桥,支持企业、高校和院所引进了蹇锡高、刘人怀、宋湛谦、蒋剑春、周远、石学敏等院士及其团队,与渝丰电缆、霏洋环保、龙煜精密铜管等企业及单位设立了5个“院士专家工作站”。
在科研技术研发平台上,江津分别与重庆市科学技术研究院共建了重庆食品产业技术研究院,与重庆市中药研究院共建了重庆中药研究院江津分院及大健康产业研究院,与中国农业大学共建富硒产业教授工作站,与深圳浪尖集团共建重庆浪尖工业设计研究院,与西北工业技术研究院共建西北工业技术(重庆)研究院,位于双福工业园的江津区科技创新中心,已投入使用。
在科技金融服务上,江津推出了创业种子基金、专利质押融资、科技型企业知识价值信用贷款3只科技金融产品,为将近200家企业提供了6亿元左右的融资支持,有效缓解了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小微企业融资难的问题。
而随着江津加快传统企业升级,江津大数据智能化产业也呈快速生长态势。今年以来,江津区已建成数字化车间14个,预计全年将推动74家企业实施智能化改造;智能产业年销售收入有望突破50亿元。
企业转型升级 制造业智能化改造成效显著
近年来,江津把制造业转型升级作为战略任务,加快打造江津制造“升级版”,制造业智能化改造成效显著。
东风小康开发智能网联汽车及无人驾驶汽车技术,重庆潍柴与重齿公司实现产品的智能远程在线监测诊断,德立菲Duravit智能卫浴等智能产品,与紫光集团等合作建立工业互联网平台……
同时,江津还大力实施以大数据智能化为引领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围绕提升质量,加强品牌建设和科技创新,鼓励企业创建技术中心,支持存量企业实施自动化、信息化、智能化改造。
以重齿公司为例,该公司自去年9月以来,斥巨资进行高精齿轮传动系统核心装置(系船用动力系统的关键部件和“运动关节”)制造车间数字化改造,通过推广应用工业机器人等设备,实现高大精特装备制造全生命同期的智能化、网络化、柔性化、绿色化;通过技术融合、产品融合、业务融合、产业衍生,实现产品、装备、生产、管理的智能化与服务等各业务链的全面融合。
重齿公司改造项目整体投运后,车间关键设备数控化率将达到90%以上,生产效率提高22%,运营成本降低21%,产品研制周期缩短36%,能源利用率提高11%,节省人工30%。
以“1+3+X”的产业发展思路 打造团结湖·大数据智能产业园
如今,智能产业园已成为各城市发展智能产业的重要推手。
记者了解到,江津从今年成立团结湖·大数据智能产业园筹备组以来,已有序开展规划研究、基础设施建设、招商引资等相关工作。
根据规划,团结湖·大数据智能产业园以双福新区团结湖为核心,包括团结湖以北、团结湖以南两大板块,总面积约3平方公里,其中产业建设用地面积约1800亩,团结湖水域面积约1200亩,沿湖公园绿地面积约1200余亩,道路等基础设施占地约300亩。
团结湖·大数据智能产业园筹备组有关负责人表示,江津将力争用3-5年时间,将团结湖·大数据智能产业园打造成凸显园区生态和人文色彩、产业与城市功能有机统一,以大数据采集存储和先进算法为基础,以智能传感、智能设备、人工智能为主导产业的新兴科技园区,引领江津产业提档升级,助力重庆高新区成为重庆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为高品质建设团结湖·大数据智能产业园,江津区从产业园筹备建设之初,就在产业和园区功能规划上立足本地实际和国际视野,探索特色发展、差异发展路径。由区长亲任筹备组指挥长。
与此同时,该区邀请世界五大行之一的仲量联行,对团结湖·大数据智能产业园进行规划设计。目前,该园的规划研究方案经规划单位多次调研,反复论证,并咨询区决咨委部分专家意见后,已于今年7月经规划专题会原则通过。
相关负责人介绍,团结湖·大数据智能产业园已明确了“1+3+X”的产业发展思路。“1”是以大数据采集存储和先进算法为基础,“3”是重点发展智能传感、智能设备、人工智能为主导的智能产业,“X”则是衍生若干个具体行业。
据了解,为加快推进团结湖·大数据智能产业园建设,园区还配备了良好的产业基础和城市配套。
从产业来说,包括双福新区、德感工业园、珞璜工业园、白沙工业园在内的江津工业园区,拥有雄厚的工业基础,2018年实现规模产值1269.2亿元,总量居全市工业园区前三位;拥有装备制造、汽摩及零部件、新型材料、电子信息、食品工业五大百亿级产业集群,规上工业企业达400多家,目前,这些企业正加快提档升级步伐,为大数据智能化提供了广阔的应用市场。
不仅如此,江津还设立了每年不低于1亿元的“人才发展专项资金”,出台《江津区科技创新促进高质量发展10条激励政策》等,大力引进和培育科技企业、科技人才。其中,高层次人才最高可享受1000万元安家补助,急需紧缺博士最高可享受200万元安家补助、5000元/月人才激励金、最高30万元的购房补贴。
加大引进力度 华为5G手机通讯配件“江津造”
今年,江津区加大智能制造项目引进力度,着力培育智能产业,提升智能制造水平。
就拿目前热度非常高的5G技术来说,江津珞璜工业园企业重庆市鼎喜实业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鼎喜实业)就顺势而为,加大科技投入力度和研发强度,让“江津造”为华为5G通讯设备配套。
据鼎喜实业相关负责人介绍,企业2015年签约入驻江津珞璜工业园,总投资5亿元,于2017年正式投产。厂房在设计时就融入了智能化、自动化理念,高起点、高标准建设了现代化车间,工人在生产时只需在设备上进行一些简单操作,并查看机器设备是否正常运行,整个生产流程井然有序。
该负责人透露,今年企业补齐短板,完善智能化生产线,提升智能化生产水平,不仅能生产行业领先的5G通讯配件,还能加工精密机械,上半年产值同比增长200%以上,订单已排至年底。
除了能生产5G通讯配件,江津还率先推进5G网络建设,成为重庆首个提出了“四同步”建设原则(5G基础设施与新建小区同步规划、同步审批、同步建设、同步验收)并有效实施的区县。
目前,江津已启动全区5G基站布点调研工作,已建设5G试点基站36个。同时,江津已在积极协调相关通信运营商,提前在重点区域集中部署5G基站,力争让5G技术提前服务江津区相关产业和群众。
深化大数据资源改革 试行“首席信息官”制推进智慧城市建设
据了解,去年首届智博会,江津区共引进大数据智能化项目25个,如今2个项目已基本建成,分别是重庆梯联智能技术有限公司梯联网智能项目、浪尖工业设计研究院项目。
梯联网智能项目相关负责人介绍,该项目将建立电梯大数据管理中心,利用云计算、大数据分析及AI智能化技术,提供城市电梯安全监管整体化解决方案。
“通过建立电梯物联网智能化运营平台,结合智能调度管理平台、保险保障平台、通信数据传输技术为相关监管部门、电梯管理需求企业提供解决方案。”该负责人透露,项目目前进展顺利,大数据运维中心已完工,人员设备均已入驻,能够行使正常的监督功能,RMS监管系统及其WEB版子系统已经建设完成,电梯钢缆传感系统正在研发过程中;大数据能力提升中心前期工作已竣工,中心引进阿里巴巴的教学系统,已经取得了ACA/ACP/ACE资格认证,可容纳120人同时授课;电梯智能运维工程中心还引进了大数据、传感器、电子工程领域的专家6名,目前已完工准备试运行。项目投入运营后预计营业收入3亿元,利润3000万元。
对于江津大数据资源改革的下一步工作重点,江津区相关负责人透露,将试行“首席信息官”制,以解决民生问题、群众最关心问题为切入点,智慧交通、城管、旅游、政务、医疗、学校等方面着手,全面推进智慧城市建设工作。根据重庆市“云长制”工作要求,在“智慧江津”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基础上,由区级各部门负责人兼任所在行业领域的“云长”,具体负责部门业务信息系统上云和信息资源共享交换工作。同时,还将对“首席信息官”实行单位内部信息化程度和信息资源共享度考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