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江北区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智能江北建设的实施意见(试行)》,率先在全市成立区智能办及区智能产业发展局,“智能江北”正式成为驱动江北高质量发展的一块“芯片”,为全区经济建设添能赋彩。
城市的发展离不开教育的发展。乘着“智能江北”建设的东风,江北教育全覆盖、整体性推进,探索智慧教育建设新路径,把智慧教育从“单一部门工作”转变为“区域整体推进”,由传统的“按需而建”逐步向“统筹建设,按需而用”的购买云服务模式转变,推动构建完整统一、共享开放、高效安全的全区教育信息资源大数据中心。
由此,江北正式开启智慧教育新时代,迎来新一轮教育信息化改革发展浪潮。
统筹建设
全面推进智慧教育融合创新
如今,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为教育领域带来各种程度上的便捷,但与此同时,一些潜在的问题也开始逐渐浮出水面。调查显示,在教育信息化的建设和管理中,总是面临着计算机硬件和软件更新换代的困扰,随之而来的运维工作也将信息化管理变得“难上加难”。
对于区域教育而言,这样的情况尤为突出。如何杜绝此类现象的发生,从根本上提升教育资源的使用效率?
在江北区看来,深化区域信息化建设供给侧改革势在必行。
近年来,江北教育统筹规划、有序推进,新建信息化系统一律实行云计算服务模式,凡是使用财政资金新建信息化系统的,一律采取购买云计算服务方式,不再新购服务器、存储器等硬件设备。此外,将原有信息化系统逐步纳入云服务范围,进行改造升级,降低综合成本,提高集约化水平。同时鼓励社会单位采用云计算服务,进一步降低综合运营成本,提高信息化水平。
以江北区未来教育研修中心在线平台为例。平台部署通过购买服务取代了原来的购买本地服务器,实现平台即服务,软件即服务,让智慧教育真正变得简单高效,回归专注于教育本身。
“综合成本降低了,是此次改革最显著的优势。”江北区教师进修学院相关负责人表示,“平台功能的升级随产品需求的升级而变,不仅节省了硬件设备采购费用和维护费用,还极大降低了用于提升安全系数的成本。”
推进教育云服务模式改革,顶层设计是保障,开放协同是路径。
为全面保障云服务模式的有效实施,江北区还成立了以区教委主要领导为组长的领导小组,制定专项方案,加强实施保障,通过各级部门科学规划、明确职责,同时与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中国教育技术协会等组织机构合作,形成“多元双向”协作机制,真正做到统筹建设,全面推进,为信息化改革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按需而用
让信息化系统服务到“点”上
在江北区,每位教师在从教生涯中的培训信息、学习信息、成长轨迹、科研信息、获奖信息等,都会统统被收录进一份可追溯的伴随式电子档案,这份电子档案不仅包含了他们从教的所有基本信息,还永久保留了他们在平台上所有的研修学习数据,与其说是档案,更像是见证个人专业成长的“百科宝典”。
“以往教师业务数据分散繁杂,‘信息孤岛’的现象难以解决。”江北区教师进修学院相关负责人谈到,通过云服务平台为每位教师、每个学校建立电子成长档案,在方便了教师自我评价的同时,也提升了教育系统内部信息收集、整合管理的效率,为生成教师队伍大数据提供有力支撑。
对症下药,方能药到病除;有的放矢,方能见行见效。江北区全面推进云服务模式改革,为的正是打破传统“按需而建”的桎梏,让信息化系统服务到“点”上,用得上也用得好。
除了能追踪、易管理,快速部署、快速迭代、快速时效也是江北区云服务模式的一大优势。江北区未来教育研修中心在线平台的课程资源能随着政策的变化不断更新内容,并将最新的课程及时部署到云平台,有效根据教师的需求进行快速迭代,方便教师使用。
值得一提的是,该平台还通过配置覆盖全学段全学科的非学历教育课程,提供应用课堂教学行为分析服务,整合优质资源,创新智慧教育教学方式,精准提高教育教学效率,进一步助推教育信息化。